辽宁分社正文

探秘沈阳·中关村高科技企业的那些新鲜事儿

中新网辽宁 2023年02月14日 17:44

  中新网辽宁新闻2月14日电(记者赵桂华)把手指头伸进小小的采集器,一分钟就能检测出全身哪些地方有问题,并给出治疗建议;高端制造车间里的超大物件,以往不用吊车运走就无法进行精准测量,现在有了3D机械测量臂就能实现在车间里边测量边调整;智能养猪,猪的喂养和管理都由“机器人”来完成,而且“机器人”还能告诉主人什么时间卖猪能赚多少钱……

 “走进铁西”媒体行活动现场。中新社记者赵桂华摄影。

  2月13日,记者跟随“走进铁西”媒体行来到沈阳·中关村,探秘这里的高科技企业新鲜事儿。

  神奇的3D机械测量臂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在沈阳·中关村智能制造创新中心12楼,有一家名为乾承机械科技(沈阳)有限公的高科技企业,已于2021年成功在辽宁股权交易中心挂牌,其看家本领就是提供先进计量解决方案。该公司总经理徐天成带领团队研发的3D机械测量臂,也叫智能6轴测量臂,彻底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

该公司总经理徐天成为记者们展示3D机械测量臂。中新社记者赵桂华摄影。

  那么这个智能6轴测量臂神奇之处在哪里呢?一是能像文前描述的那样,可以精准测量不易移动的超大工件。比如沈阳一家知名的航空航天制造企业,以前测量超大工件,得用吊车把物件运到实验室,用固定式三坐标来测量,费时费力,而自从有了智能6轴测量臂,就可以在车间生产现场,不移动工件,边测量边改造。二是测量精准度很高,而且能边测量边快速在电脑上显现出各类数据。

技术人员展示用3D机械测量臂测量小球体。中新社记者赵桂华摄影。

  当日记者在该公司看到了这个神奇的智能6轴测量臂,测量臂如同人的手臂,能灵活地屈伸,测量臂前端有接触式探头,技术人员演示了测量小小球体的全程,探头在球体上轻轻点了4个不同方向,旁边的电脑屏幕瞬间就显示出球体的X、Y、Z等各项精准数据。

  如此神奇,自然会大大节约企业测量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据介绍,目前该产品已经广泛应用于汽车制造、航空航天、工程机械,新能源行业。而乾承机械也由刚入驻沈阳·中关村时,办公面积不足30平方米,如今扩大至400平方米,营业额也由2021年的160万元,逆势增长为2022年的600万元,2023年有望实现2000万元。

伸出指尖一分钟就能完成全身诊断

  把手指伸进测量夹,不说话,静静等待约1分钟,电脑屏幕就显示出了受检测人的全身各个经络的指标参数。记者在沈阳·中关村智能制造创新中心3楼沈阳众劢科技有限公司,看到了这一幕。

中医脉诊仪测试现场。中新社记者赵桂华摄影。

  该公司开发的以中医诊疗为主体的《中医诊疗信息化管理系统》,结束了原有的中医治疗机构使用西医诊疗信息化的历史,进入为数不多的国内中医信息化技术研发者的行列,并实现了诊脉设备等特殊设施与信息化平台的对接,实现了中医脉诊的信息化和数据化。

  走入该公司办公区域,一台立式中医脉诊仪引起了大家的注意,记者好奇地将食指指尖轻轻插入测量夹,约1分钟,包括心包经、肝经、肾经、脾经、肺经、胃经等在内的各项指标出现在了屏幕上。比如屏幕上显示接受检测的记者肝经指数为+42.就提示记者肝火旺盛,需要注意选择败火的食物,不能过度劳累和熬夜,并适当进行锻炼。

中医脉诊仪显示的疾患风险。中新社记者赵桂华摄影。

  该公司行政经理刘颖告诉记者:“我们的技术就是现代医学成果与中华古老智慧相结合,首创了指尖把脉系统,除了立式和台式中医脉诊仪,还有适用于个人使用的便携式中医脉诊仪。利用中医诊断,给出数字化结论。可用于诊未病,拒疾病于千里之外;慢性病风险提示,观察各类干预疗法对身体的效果,时刻掌握身体健康趋势,同时根据检测结果给出合理的保健养生方案。”

  据了解,该公司成立于2019年4月4日,在沈阳·中关村这片创新沃土的培育下,如今已成为辽宁省高新技术企业,沈阳市双软认证企业,截止2022年,拥有护理管理信息系统、慢病管理系统、中医诊疗系统等15项软件著作权。

  “机器人”喂养猪还能预测行情

  独角兽企业—北京农信互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在沈阳·中关村设立了东北区域总部,围绕东北的生猪上下游企业做猪场管理、交易、金融服务等,励志用互联网改变农业。

农信互联集团北方大区总经理康玉明为大家介绍猪联网实时运行平台。

中新社记者赵桂华摄影。

  记者在该公司看到了猪联网实时运行平台,这里不仅能实时监测客户猪场的情况,进行精准智能饲喂和免疫防护等,

  更能根据往年的历史数据,如养殖数据、管理数据、疫病数据、出栏习惯等预测分析今年各个时期的市场行情变化。也就是说,猪场或者农户可以利用“猪小智”机器人,监测统计母猪日常饮食情况,给出科学的喂养方案,目标方案可事先在自动饲喂设备上设定好,当母猪靠近料槽,“机器人”就会根据母猪不同的背膘,开启不同的饲喂模式、智能饮水、智能感应、水料精准配比“粥料”等功能,进行母猪精准调膘。当有生物入侵、场外人员抛物、洗消不合格等异常事件发生,“猪小智”AI预警系统就会响起警报。

辽宁农信数据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兆辉为媒体们讲述“猪小智”的故事。

中新社记者赵桂华摄影。

  农信互联集团北方大区总经理康玉明告诉记者,2022年该公司营业收入近两亿元,员工总数突破40人,在东北管理母猪头数16万头,会员客户153家,涉农企业超千家,覆盖服务百万涉农人群。

  将呆板的生产线形成动画演示出来

  “通过我们的虚拟技术,让那些死的、呆板的设备变成动画,形成完整的生产线,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终在线上调试成精准可实施的生产线,供企业按图成线。”沈阳库蒂瑞思科技有限公司中国分公司负责人张贺说。

  该公司位于沈阳·中关村智能制造创新中心5楼,总部在波兰。主营业务为汽车生产线全生命周期的设计和调试。能够让总部同意在中国成立唯一一家分公司并落户沈阳,得益于这个长期服务于沈阳知名汽车生产商的优秀团队,自去年3月入驻中关村创新中心,9个月就完成了销售额600万元。

技术人员为媒体展示日常业务。中新社记者赵桂华摄影。

  沈阳·中关村——省、市两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诚然,这些高科技企业的孵化地—沈阳·中关村,可谓是卧虎藏龙、各怀绝技。

 沈阳·中关村信息谷科技服务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史玉珠向媒体们介绍中关村相关情况。

铁西区委宣传部供图。

  中关村作为国家创新发展的一面旗帜、一个自主创新的国家品牌,走进沈阳,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实施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的重大举措。

 构建立足沈阳、面向辽宁、辐射东北的中关村创新生态系统。中新社记者赵桂华摄影。

  沈阳·中关村信息谷科技服务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史玉珠告诉记者,沈阳中关村项目是由沈阳经开区与北京中关村信息谷公司合作建设的京沈对口合作标杆。2020年1月17日,沈阳·中关村智能制造创新中心启动运营。三年来,发挥中关村信息谷公司多年来构建创新生态体系的经验,与铁西区政府深度融合、创新机制,着力聚焦“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医疗健康、科技服务”等产业领域,按照“复制中关村模式,打造创新生态,厚植创新土壤,培育创新种子”的工作思路,持续链接创新资源、营造创新氛围,构建立足沈阳、面向辽宁、辐射东北的中关村创新生态系统,让更多的优质科创企业在沈阳开花结果。

三年来,沈阳·中关村累计服务企业2500余家。中新社记者赵桂华摄影。

  截至目前,沈阳·中关村共举办双创活动近200场;累计服务企业2500余家;创新中心签约企业126家,其中辽股交挂牌企业11家,国高新企业19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6家,链接京沈两地创新服务机构60余家。2020年,“一中心”获评省、市两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021年,项目列入省、市两级“十四五规划”;2022年沈阳·中关村创新中心在省、市两级科技企业绩效评价中均获得A类,并成功获评沈阳市中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完)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