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分社正文

赫亚锋:“他是世界上安装沉管最多的人”

中新网辽宁 2022年08月15日 13:25

  中新网辽宁新闻8月15日电 (通讯员王雨生)夜色渐浓,海面上传来几声尖锐的汽笛响,将“埋”在施工方案里的赫亚锋拉回了现实。“十点半了”,二公司大连湾海底隧道项目部副经理赫亚锋看了一眼手机,连续数日的高强度工作让他感到些许疲惫,但在大连湾海底隧道最后一节沉管E18管节即将安装的节骨眼儿,即便实战经验非常丰富,他也丝毫不敢懈怠。

  参与过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建设的赫亚峰,2020年10月转到大连湾海底隧道建设。十年来,赫亚锋参与安装的沉管数量多达55个,是当之无愧的“世界上安装沉管最多的中国工程师”。

  “2012年5月,我成为港珠澳大桥建设大军的一员,自此与沉管隧道结下了不解之缘。”每每回想起那段充满激情的岁月,赫亚锋总是带着笑意,侃侃而谈。

  “那时候懂沉管隧道技术的人真不多”,首次接触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这样的世界级工程,赫亚锋求知若渴,同时也顿感压力倍增。为尽快接触到沉管安装的核心技术,在首节沉管安装前的3个多月里,赫亚锋便将自己“钉”在了停泊在深坞区的安装船上,从最基础的管节压载水系统调试入手,沉放演练、拉合演练、系统监测……少则几十次,多则几百次,理论知识不够,那就边干边学;配重计算容易出错,那就多算几遍。凭借自己缜密的心思和认真的态度,赫亚锋很快驾轻就熟,从“幕后”转到了“台前”,成为了沉管安装小组的技术主管。

  “当时真的很惊险”,一聊起港珠澳大桥E13管节的安装往事,赫亚锋仍心有余悸。从管节系泊、沉放、拉合到一次水力压接,一切都按照预想进行着,就在大家以为安装即将结束时,压力传感器却突然显示结合腔压力异常增大,偌大的控制室里顿时鸦雀无声。岛隧工程总经理部总工程师林鸣眉头紧蹙,一言不发,现场每位技术人员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海水倒灌进入结合腔,如果根本原因在于GINA止水带结构性损坏,那么此次管节安装将前功尽弃,不仅由管节回拖、更换止水带造成的工期和成本代价难以承受,整个建设团队的声誉也将因此蒙羞。

  “压力值没有继续增大,说明进水现象已经停止,所以我判断海水是从阀门进入,既然现在阀门已经紧闭,二次水力压接时用泵将水抽掉即可解决问题。”赫亚锋的话语打破了控制室的平静,而事实正如他所料,水排净后,压力值恢复正常,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E13管节有惊无险地完成了对接安装。事后林鸣总评价道:“小赫有勇有谋,临危不惧,属实帮了大忙!”

  “用大力有余,入细心愈研”。港珠澳的时光使赫亚锋养成了细致入微、刻苦钻研的工作习惯。2018年底,赫亚锋来到深中通道项目,继续与沉管安装打着交道。与港珠澳不同,深中通道采用了国内首次应用的钢壳沉管,传统的塑料“布兜子”式水箱极易与沉管底面、侧面分布的浇筑孔和排气孔发生剐蹭,造成水箱布破损,导致管节沉放时存在失稳风险。而如果简单采用木方或泡沫板将凸起部分整平的方法,不仅耗时耗力,而且会增加不必要的成本。“那用胶水将水箱布紧紧粘在沉管内壁呢?”有人提出了新的解决方案。“我也想过,可钢壳沉管在预制时有防腐要求,用胶水显然不合适”。进退两难,赫亚锋决定在现场寻找答案,他发现,钢壳沉管的结构和港珠澳的浅坞钢闸门结构十分相像,只要用压板将坞门处橡胶止水带压紧,便可起到止水效果。“原理是一样的,钢壳沉管底部相当于坞室的地基,本就不漏水,我们要做的是给钢壳沉管四周‘打上绷带’。”赫亚锋立马组织人员给沉管做起了“手术”,铺好止水布后,再用电焊螺栓固定住,做到“滴水不漏”的同时,止水布利用效率也大大提升。

  奔赴大连湾后,赫亚锋十分重视对年轻人的培养。“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自己以前的影子”,作为技术带头人,赫亚锋言传身教,将自己丰富的沉管安装经验和知识倾囊相授,指导了一批专业技术骨干快速成长为独当一面的技术能手。过程中,他总能准确把握住年轻人的“脉搏”:理论知识强、经验相对欠缺的技术主办王鹏飞需要多动手、多实践;态度认真、工作踏实的技术主管林树栋需要打开思路和格局;工作琐碎、任务繁重的总工办主任吕护生要学会给自己做“减法”……

  在三大沉管隧道工程的建设历程中,赫亚锋始终用细致和专业践行着自己的信条:“国家相信我们,我们定不负期望。”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