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分社正文

砥砺前行 匠心筑梦 发展高等美术教育——鲁迅美术学院“非凡十年 教育巡礼”

中新网辽宁 2022年07月14日 13:47

  党的十八大以来,鲁迅美术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赓续延安鲁迅艺术学院红色血脉,传承“爱国为民、团结奋进、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的鲁艺精神,心系国运、艺以载道,以深厚的办学底蕴和“站在时代思想的前沿,做时代文化先导”的责任与使命,不断提升在中国高等美术教育领域的影响力及引领示范作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蓝图更加清晰、布局更加宽广、品牌更加鲜明、影响更加深远。

  坚持党建引领,打牢铸魂育人根基

  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践行“四个服务”的时代使命,将党的全面领导融入、内嵌到立校办学各个环节。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全面增强,坚持融入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成功召开第一次党代会,谋大局、议大事、抓重点,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作用,统筹推进学校改革发展稳定、教学科研管理等各项工作。扎实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等,全面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不断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崇高的理想信念和争创一流的实际行动。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发挥,选优配强基层党委班子,大力实施“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坚持和完善“三会一课”等党的组织生活制度,发展党员1483人,培训基层党组织书记、党务工作者3025人次,创先争优“七一”表彰活动逐渐形成示范效应,学校涌现出多位国家级、省市级先进典型。

  坚持特色优势,打造一流学科体系

  学校紧紧把握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性机遇,尤其是2019年学校被列为辽宁省“双一流”重点建设高校,为学校发展确立了新目标、注入了新动力。学校立足国家文化强国战略,倡导中国气派、时代精神的学术内涵,构建相互支撑、立体交融的学科群,打造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专业格局,“双一流”建设成效显著。中国画等12个专业获评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占招生专业的55%。《交通工具设计》课程获评国家级一流课程,42门课程获评省级一流课程,2门课程获评省级研究生精品课。工业设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获评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获评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工业设计教程》教材获评国家级规划教材,2部教材获评省级规划教材,8部教材获评辽宁省优秀教材。“弘扬中华美育精神 构建新文科背景下传统中国画专业教育教学新模式”项目获评教育部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5项成果获评辽宁省研究生教学成果奖,66个项目获评辽宁省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把握艺术发展前沿方向,工艺美术等11个新专业相继获批。

  坚持立德树人,培养卓越艺术英才

  学校始终胸怀“国之大者”,致力于培养具有扎实专业基础、富有社会责任感和时代精神、拥有创新能力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美术专业人才,积极探索高端艺术人才培养机制,坚持“三全育人”“五育并举”,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积极探索“思政+艺术”的教育模式,推进思政课程改革和课程思政建设,探索“一横一纵”两条主线的全年思想政治教育。育人成果丰硕,十年间,2711名学生获得市级以上荣誉,包括“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等荣誉称号。人才培养方案不断完善,教考分离、学分制改革稳步推进,大力开展学风建设,生源质量持续向好,2021届毕业生就业率达94.45%。学生作品入选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等一系列高水平展览中,德国IF设计奖、2021Pentawards世界包装设计大奖等20余个国际、国内专业赛事,鲁美学子频频斩获大奖。

  坚持人才强校,发展强大人才支撑

  学校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广揽优秀人才,让优秀人才持续成长,重点建设与一流美术大学相匹配的师资构架和学术团队,持续造就一批有影响力的艺术家和学者,打造特色突出、优势领先的高端人才集群。坚持引育并举、以育为主,十年间,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比提高了5个百分点,高层次人才占比提高了11个百分点。学校新增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2人,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1人,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人,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2人,国际缪斯学院终身院士1人,辽宁省攀登学者2人。

  坚持人民导向,创作讴歌时代精品

  学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守博采众长、厚积薄发、推陈出新的理念,相继创作出一批富含时代精神的精品力作。中国共产党历史博物馆广场大型组雕《追梦》、中央党校大型组雕《旗帜》、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室内主体性雕塑《走向胜利》、广西大型浮雕墙《红军魂》等成为新时期鲁美代表性作品;《升旗仪式》《致敬——最美逆行者》《勇攀珠峰》等一大批绘画作品入选“不忘初心 继续前进——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型美术创作工程”“最美中国人—庆祝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大型美术作品展”等。学校代表了中国全景画的最高水平,并成为振兴和繁荣连环画事业的中坚力量。美术作品在第十二届和第十三届全国美展中获得银奖3项,铜奖3项;设计作品多次获得德国红点奖、A'DESIGN国际设计大赛等国际大奖。多名教师作品被中国国家博物馆等国家级展馆收藏。

学校创作的大型汉白玉组雕《追梦》,矗立在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西广场

  坚持文化创新,培育特色校园文化

  学校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坚定师生文化自信,形成具有鲁美特色的文化建设长效机制,促进学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以建校80周年为契机,对鲁艺精神进行梳理和总结,将其凝练为“爱国为民、团结奋进、艰苦奋斗、开拓创新”。先后举办《回延安——鲁迅美术学院建设发展成就展》《鲁艺在东北精品文献展》,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建校80周年为节点,整理、出版追溯校史的相关书籍,推出四批老艺术家宣传推介活动及“鲁迅美术学院推介艺术家文献展”,制作多部校史宣传片,固化鲁艺人“爱国、爱校、爱民”的思维定式,让鲁艺精神传承不息。校园文化活动不断丰富,相继开展10届大学生文化艺术节、8届大学生学习交流季,百余项极具专业特色的爱国主义活动,并取得丰硕成果,学校校园文化建设项目获全国校园文化建设二等奖。

2021年4月举办鲁艺在东北精品文献展

  坚持诠释担当,践行服务社会使命

  学校回应时代关切与社会需求,积极参与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以鲜明的办学特色、高水平的教学质量与艺术创作成果服务社会发展和文化进步。高质量完成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辽宁彩车“展翅腾飞”专项任务,精心打造沈阳市重点文创产业项目——莫子山国际雕塑主题公园,完成全国第十二届运动会标识、吉祥物、火炬塔等一系列设计,设计的“冰娃雪娃”形象入选第六届全国大众冰雪季中国冰雪运动推广大使,设计的两套海报作品入选北京冬奥会官方宣传海报。校办企业完成国内多所大型文博展览场馆等艺术工程的展陈设计和施工,其中多个项目荣获全国展览馆年度十佳案例奖。每年一度的毕业季活动,以展览、讲座、数字平台等多种形式促进优质文化艺术资源与民众互动,推动大众美育提升。坚持“教育扶贫、产业扶贫”,陆国斌“学雷锋”爱心团队助力美丽乡村建设,义务绘制墙画累计8万余平。

2019年,高质量完成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辽宁彩车“展翅腾飞”专项任务

  坚持以美为媒,深化教育国际合作

  学校自觉推动艺术国际推广与文化交流,彰显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叙述中国美术的宏大格局,以多元化、高层次的国际合作办学与学术交流持续推进美术教育对外开放。把培养全球竞争力的人才放在首位,深入实施教育国际化战略,与日本文化学园文化服装学院、英国索尔福德大学开展合作办学,与格拉斯哥美术学院开展了“1+1+1”研究生培养项目,通过教育引进和输出的双向互动模式积极推进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的国际化进程,合作办学规模居全国同类院校前列。深化教育国际合作,与40所国际知名美术院校签订友好协议,定期开展师生互派、短期讲座、研讨会、展览、访学等国际交流活动,打造具有鲁美特色的教育国际化品牌。增进跨区域、跨文化艺术教育交流,多次举办具有重要意义和影响力的大型国际展览,《视界·东方——鲁迅美术学院绘画雕塑展》《东西同行:鲁迅美术学院教师作品展》《公诸同好:格拉斯哥当代艺术展》等成为东西方文化艺术交流互鉴的崭新平台。

  新征程激发新担当,新使命呼唤新作为。面向未来,鲁迅美术学院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文艺方针,主动肩负服务国家、区域和文化事业的神圣使命,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党的建设为统领,以“双一流”建设为龙头,以提升办学层次和质量为目标,以教育教学改革为动力,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大力实施一流学科建设工程、一流人才培养工程、一流师资引育工程、一流研创精品工程、一流社会服务工程,全面推动学校各项事业再上新台阶,以更加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