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太原街板块:城市有机更新规划设计方案正式发布

中新网辽宁新闻6月24日电(李晛)百年太原街,迎来新机遇。6月23日,沈阳市和平区太原街核心发展板块城市更新规划设计方案正式发布,拉开了和平区全方位系统化实施太原街复兴计划的大幕。

该规划的实施投资25亿元,由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吴晨团队倾力打造,市场化代运营,将太原街打造成为东亚文化融汇区、东北亚消费枢纽、沈阳现代化都市圈活力中心,塑造成一个时尚、人文、品质相融合的都市会客厅和城市新地标。
2021年,沈阳市作为东北地区唯一城市入选全国第一批开展城市更新试点名单。今年,和平区太原街、西塔、老北市、和平湾进入沈阳35个城市核心发展板块。百年太原街,成为和平区振兴发展的核心支撑和重要引擎。

和平区牢牢把握重大机遇,通过走城市有机更新路径,实现太原街地区焕发新活力、再铸新辉煌。和平区率先发力,启动太原街核心发展板块城市更新计划,具体设计方案于去年11月启动。据吴晨介绍,太原街城市更新将秉承“积极保护、整体创造、有机更新、全面复兴”原则,实施民生保障、产业经济振兴、人文魅力彰显、绿色生态优先、韧性智慧支撑五大行动,体现“空间形态、经济业态、环境生态、文化活态”四态合一的建设理念,共计策划45个子项目,其中亿元以上重点项目11个。

按照规划,今明两年太原街地区要完成两个广场、三条街路、三个庭院和新华地区完整社区更新。今年重点推进“131+1”工程,即沈阳站东广场、中华路、中山路、太原街步行街、邮局庭院和太原南街项目。

自去年启动城市更新工作以来,和平区坚持“长计划、短安排、立即干”,快速组建专班,统筹协调部署,系统多维推进。今年4月30日,“131+1”工程正式启动。目前,各条战线紧锣密鼓,各项工作如火如荼地展开。
深化基础设施更新建设,全速发力,以“人民城市”为目标框架,将共享高品质生活的理念贯穿规划方案始终,让市民看得见变化。通过建筑立面更新、景观提升,市政路网改造等,让建筑有温度、城市有生活;中山路、中华路、中山广场周边等地区,通过增加慢行、步道等方式实现“让路于民”;对太原街地区内老旧小区改造提升,总建筑面积约60.23万平方米;将多处低效用地、用房改造为停车场。

深度解决历史遗留顽疾,释放潜力,让市民真切地享受到成果。对太原街地区16处共计7.6万平方米的低效用地、用房进行更新利用,改造成为历史风貌街区、产业办公、租赁住房、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停车场等。带动盘活1个停缓建项目、2个低效用地、5个棚改地块等。改造提升老旧小区102个、背街小巷53条、口袋公园31个、供热管网17处。同时,加快实施智慧城市提升工程。
深谋产业发展布局,激发活力,让市民体验到高品质。城市更新的意义在于通过后期运营推动产业转型,实现新旧动能转换。和平区坚持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公众参与的城市更新可持续模式,与华润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由其负责中山路(沈阳站东广场至中山广场)整体运营,并致力于建成一座都市会客厅,通过餐饮、文创、品牌首店等业态,成为外地人来沈的打卡点。
据了解,为了全力保障太原街复兴计划落地落实,和平区积极筹措资金保进度。和平区出资5亿元成立太原街城市更新有限公司,作为项目融资、运营主体,积极与工商银行等多家金融机构对接。6月10日,项目贷款正式通过工商银行辽宁省分行审批,资金20亿元,标志着45个子项目全面进入实施阶段。

高水平设计助力高质量发展。在实施城市更新的过程中,和平区按照“世界眼光、国际标准、和平特色”的定位,邀请北京市战略科学家、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吴晨及其团队进行规划设计,将城市更新与太原街特色结合起来,进一步突出街区历史底蕴、文化特色和时尚活力,确保城市更新取得预期成果。
6月23日发布会现场,吴晨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对太原街核心发展板块城市更新规划方案进行了详细解读。

吴晨说,太原街在沈阳及我国近代城市建设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是沈阳重要的城市公共空间载体。“太原街核心发展板块可以用三个‘最’字来概括:沈阳站是沈阳现存最早建设的火车站,是城市现代化铁路交通运输的标志,沈阳站东广场、中山广场是沈阳最早的城市广场,是城市公共集会及活动空间集中的标志,中山路地区是沈阳最早进行统一市政工程设施建设的区域之一。可以说,太原街核心发展板块是近现代东北亚国际化城区的典范。”
太原街核心发展板块整体复兴计划规划面积约3平方公里。北起北五马路,南至南五马路,东至和平大街,西至沈阳站东广场(胜利大街)。核心设计范围约1平方公里,是以沈阳站东广场为核心的黄金三角区,通过“一枢纽、两磁极(金融文化磁极和生态休闲磁极)”展示城市形象的门户。同时打造中山路城市文化轴和太原街消费活力轴,依托胜利大街、民主路、中山路、和平大街沿线重塑风貌。
对太原街核心发展板块规划设计方案,和平区坚持“长计划、短安排、立即干”快速组班,统筹协调部署,多维系统推进,并拿出复兴计划时间表。
太原街始建于1898年,最初叫“西四条街”,1946年命名为“太原街”。其后,“中谷时计店”改为“沈阳联营公司”,成为中国最大的单体百货商场、沈阳第一家公私合营的百货店。
第一百货、圈儿楼、勺园饭店等商业和特色餐饮店相继入驻。当时的太原街,凭借便捷的交通和悠久的商业历史,逐渐成为沈阳最繁华的一条商业街。
1987年,中兴—沈阳商业大厦落成。此后,新世界、商贸饭店、百盛、万达等大型商业体也纷纷落户,1998年太原街建成景观步行街,成为东北极具影响力的时尚潮汇地,现代商业发展格局逐步形成。
2007年起,太原街步行街相继被中国商业步行街工作委员会认定为中国著名商业街、中国都市重点商圈和百城万店无假货示范街。太原街以其厚重的商业底蕴成为引领消费变革的隆兴之地,浓缩了沈阳的光辉历史和商业记忆。
太原街核心发展板块城市更新方案,短期内将进行两个广场、三条街路、三个庭院和一个太原南街社区更新项目,即“233+1”。
吴晨介绍,将打造多个旗舰项目,让建筑体现温度、城市适合生活。
沈阳站东广场:充分利用地下空间,净化沈阳站前广场,重塑城市门户形象。根据调研结果,目前地下闲置车位可满足停放需求。通过打通地下空间节点,实现地下空间之间、地下空间与商业建筑之间互联互通。广场景观设计在引导人流集散、满足基本功能的同时,在植物栽植上采用了整形盆景常绿植物的栽植,拟突出浓厚的建筑时代特色。
中华路:机动车道由6车道调整为5车道,两侧增设自行车道,实现两分离、两优先、两贯通;架空线入地;景观风貌全线系统优化设计,局部人行空间增加树阵及休息空间;针对六栋大体量建筑进行全面提升改造,充分结合商家业主建议及中华路总体风貌定位进行系统分析,统筹考虑。
太原街步行街:改造街面布置,缩小街道两侧尺度,增加节点空间,增加下沉广场设计,增加外摆绿化空间,提供多样化游览。畅通支路微循环、优化单行交通组织,发挥“小街区、密路网”优势,开展街路有机更新,全面提升街路形象,塑造品质街区。
新建1处公交枢纽、19处公交港湾,全面取消公交占路,引导鼓励公交出行。逐步实现“地面禁停,停车入地”。重塑慢行网络,推进地下步行系统连通,塑造人本绿色街区。
中山路:规划将4车道调整为3车道,增加非机动车空间,实现两分离、两优先、两贯通;增加4处公交港湾,将公交停车引导至交通枢纽,提升路网通行能力;取消地面停车,保证地面景观的连续性,通过共享、挖潜、盘活解决“停车难”问题;在各交叉路口处增设雨水箅,增加路面收水能力;改造通信管线过路段5处,供热管线过路段3处,燃气管线0.3公里;人防出入口形成景观设施带,慢行空间铺装材质同历史建筑风貌协调。
同时,全面梳理沿线文物建筑、历史建筑和大体量建筑,提出更新管控原则和总体设计思路,下一步将一楼一策进行单点专项更新设计研究。
沈阳饭店庭院:进行保护性改造,拆违净化地面,对业态进行腾笼换鸟,提质开放空间提质。引入夜间经济爆点,结合文化+产业打造24小时“城市打卡地标”。正在上传.。。
邮局庭院:打造城市会客厅,同时引进多元商业,成为美好生活与商务交流的欢聚空间。
秋林庭院:打造城市会客厅,同时引进多元商业,成为美好生活与商务交流的欢聚空间。以庭院作为聚客载体,打造集特色餐饮、高端零售、休闲体验与公寓办公于一体的活力社区。通过文化赋能,植入文创科技业态。(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