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分社正文

现场拉练 当场点评!沈阳沈北新区创新“赛马”模式

中新网辽宁 2022年06月16日 20:35

  中新网辽宁新闻6月16日电(记者赵桂华)在重要项目拉练现场,相关部门负责人汇报项目新突破进展情况及下一步规划,区级领导当场给予点评,并解决相关问题!

  6月16日,沈阳市沈北新区召开“振兴新突破 我要当先锋”专项行动工作推进大会。

当天大会主会场。沈北新区区委宣传部供图。

  中国新闻社记者在现场注意到,沈北新区又一次创新了“赛马”模式,以现场拉练和经验交流的方式,激发全区“比学赶帮超”氛围,部署推进重点工作,全力冲刺“双过半”目标。

  关键词:现场拉练

  亮点一:已落地7个省内首个智慧应用场景

  “办事方便”是企业和群众最直接、最喜欢、获得感最强的营商环境。2022年,沈北新区将打造办事方便的服务环境作为全年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的发力点和突破点,按照“振兴新突破、我要当先锋”专项行动要求,全面启用新政务服务中心,通过构建新体系、推出新服务、搭建新环境,全面推动沈北新区在优化营商环境上取得新突破,全力争当全省政务服务先锋军。

沈北新区新政务服务中心。中新社记者赵桂华摄影。

  在沈北新区新政务服务中心拉练现场,相关负责人带领由区领导组成的“考官团”,一边视察新突破场景,一边介绍进展情况。

  目前已落地7个省内首个智慧应用场景包括自主规划行程的“智能导服”、自主告知服务的“智能客服”、无差别受理的“无人综窗”、标准规范受理的“全科医生”、会“思考”的“好差评”、全程无扰的“无声服务”、24小时不打烊的“自助服务”。

  亮点二: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打造更多“隐形冠军”

  按照《沈北新区科技创新十四五发展规划》,沈北新区将沈阳市光电信息产业园升级建设为沈北新区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专门面向高校、科研院所转化符合新兴产业发展方向的优秀科技成果。并于2021年12月17日成为首批沈阳市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目前,基地共入驻37家企业,涵盖电子信息、航空制造、医疗器械、机器加工等门类,积极培育高精尖特企业,打造更多“隐形冠军”,形成科技创新体集群。

拉练现场。中新社记者赵桂华摄影。

  亮点三:新旧动能转换示范街更新工程预计6月底完成

  为有力支撑全区新旧动能转换,今年,沈北路更新工程全面启动。此次街路更新工程包括:市政、交通、景观及智慧四部分,总投资约 9755 万元。市政及交通工程实现多杆合一、道路横断面优化、标志标线规范合理。景观及智慧工程将改造绿地,建设特色公园 、生态停车场、候车广场、慢行系统、景观桥、智能公交站牌、智能售卖机、智能路灯等服务设施,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整体工程预计6月底完成。

  亮点四:创新打造践行“两邻”理念一条街

  道义街道地坤湖社区党委按照“社区建设光靠钱不行,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总要求,不把政府资金投入作为治理的唯一支撑,挖掘内生动力,创新打造践行“两邻”理念一条街,携手汇置尚郡小区红色物业建设党群服务站“初心坊”,联合小区“三长五员”以及四邻大食堂、比邻托老所、睦邻新超市、友邻宠物屋等沿街商户成立助邻党支部,整合职能部门、街道社区、小区物业等各方资源力量,做到党组织“零距离”服务,实现“初心故事讲在坊里、为民服务践在坊里、矛盾诉求解在坊里、疫情防控强在坊里”。

党群服务站“初心坊”。中新社记者赵桂华摄影。

  关键词:书记讲话

  上半年的五个“坚定不移”

  沈北新区区委书记吴军在当日推进大会上表示,年初以来,沈北新区上下精心组织推进,狠抓任务落实,特别是面对突如其来的本轮疫情,坚持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锚定全年目标任务不动摇,专项行动有力、有序推进,取得了初步成效。

  坚定不移筑牢疫情防线,区四大班子领导率先垂范,身先士卒,1241个基层党组织筑牢战斗堡垒,6716名党员干部、2.6万名志愿者下沉一线、火线驰援,创先设立全省首个封闭管理的“汽车驿站”,勇担使命承接援建吉林返沈人员,“一校一策”确保全区52所高职院校、技校“零疫情”,成为全市首批解封的地区之一。

  坚定不移稳定经济运行,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全力推进项目建设,累计签约项目144个、同比增长35%,落地79个、同比增长64%,开复工项目260个、同比增长21%,在疫情的影响下逆势上扬,获评2021年度辽宁省“招商成效明显的县(市、区)”荣誉称号,受到省政府通报表扬。

  坚定不移蓄足内生动力,新政务服务中心正式启用,环境、智慧化水平可以说全省一流,为百姓、企业打造了这样好的办事环境,再提升服务水平,这就是沈北一流营商环境的一角,从中折射出沈北热忱、好客,把最好的东西给了客人。推出“拿地即开工3.0”,平均办理时限压缩率90.05%,平均环节数2.51,全区新增市场主体4941个、同比增长41.5%。宅基地改革任务深入推进,启动宅基地信息平台建设,兴隆台街道烟台村整村换发264张不动产证书,创全市首例。对外开放开辟新通道,海关监管场所建成运营,全省首趟中老国际货运列车于4月22日首发,畅通了辽宁乃至东北地区货物西进东盟的货运通道。七星里青年友好型街区正式发布,反响热烈。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126家,同比增长110%。

  坚定不移推动城市转型,完成2个核心发展板块城市设计,深化“五工程一管理”,全面启动城市公园建设,建设70个“口袋公园”,打造十里空中花廊,改造1条高标准全要素的精品背街小巷,打造沈北路、蒲昌路等6条交通秩序、市容秩序严管街路,3个老旧小区改造有序开工,在全区开展大规模义务植树15万株,城市绿化率达到40.11%。

  坚定不移改善民生福祉,全力打造舒心就业、健康沈北、幸福教育、品质养老、平安沈北五大民生品牌,“四心四通”沈北就业模式成为全市样板,医疗集团改革沈北模式被列入国家50个医改重点案例,培育新优质均衡示范校4所、智慧教育示范校5所,道义街道北苑社区“长者食堂”得到中央、省、市媒体广泛关注。

  下一步工作的五点要求

  用奋斗定义人民的幸福

  针对下一步工作,吴军书记提出了要少露小自满、多添鸿鹄志;要少算眼前利、多谋长远益;要少练假把式、多修真功夫;要少图面上光、多听民所盼;要少喊不能干、多想怎么办五点要求。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利民之事,毫末必去。每个老百姓早晨睁眼醒来,都会想哪儿买早饭、上班路上堵不堵,想的是柴米油盐、出行、生活,包括空气怎么样?水怎么样?交通怎么样?孩子上学怎么样?看病怎么样?这些都是生活中影响他幸福感、获得感最直接最具体的事情。”吴军动情地说:“大家回想一下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什么市民点赞叫好?就是因为我们的城市环境变整洁了,交通出行秩序好了,路边的停车位增多了,小区楼道灯亮了,这些都是老百姓真真切切的获得感。我们现在大力创建五大民生品牌,就是要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

  “下半年的工作计划里,我们不要光想大动作,也要划点小目标,比如食品安全有没有更好的保障,教育医疗质量能否有进一步的改善,群众呼吁的几条断头路何时能打通,等等。只有让每一个民评民说都能被关注,每一个民愿民盼都能被重视,每一个民苦民痛都能被解决,当个体幸福汇聚成集体的笑容时,才能理直气壮地说,我们用奋斗定义了人民的幸福。(完)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