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医学院创新“一三五六”网格化心理健康新模式
中新网辽宁新闻4月3日电(王景巍)疫情之下,应对校园完全封闭管理与线上教学等环境改变,学习和生活方式有所调整,使得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尤其值得关注。沈阳医学院创新“一中心、三平台、五级管理、六心工程”网格化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全员、全程、全方位为大学生提供心理健康援助服务,注重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为战“疫”注“心”力。
一中心——发挥专业心理咨询团队优势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及时调整工作方式,精心组织由具有心理咨询师资格证或心理医师执业资格的19名经验丰富的专业教师、辅导员老师、附属医院医生组成心理咨询辅导团队,立即将原有的日常咨询面对面形式改为面对面、热线电话与网络咨询三种形式,心理咨询教师第一时间向学生公布24小时心理热线,同时宣传全国公益心理援助小程序和全国防疫心理支持热线,做到及时有效地为广大学生提供正向引导与心理支持。

三平台——整合心理教育资源
心理咨询平台即“沈医心理健康中心”微信公众平台,定期推送原创或转发的心理防护文章,普及心理专业知识,提高师生和公众的“心理抗战力”。开通心理咨询邮箱,开展师生活动,并第一时间为学生答疑解惑。

线上教学平台开展“相约沈医晚七点 讲座有你更惊艳”,制定开课计划、安排课表,每天推出疫情心理调适、技巧等专题讲座,普及心理知识、疫情知识、保健预防知识。每期平均有千余学生参加讲座,帮助了学生正确理解心理状态,调节紧张情绪,积极应对学习与生活。

3月28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陈魁敏主任还专门针对学校所有辅导员、班长和班级心理委员做了一次“如何排查、辨识、应对学生的心理问题和心理危机”培训讲座,不仅提高了学师生的心理健康意识水平,更为日后及时发现和预防身边同学的心理健康问题提供了理论支持。

大学生校园文化平台按照“一起向未来”校园文化活动方案,各二级学院依据“一院一策”原则,重在引导广大学生尤其是心理需要关注的学生积极参与,在活动中疏导因疫情防控所带来的焦躁不安、恐惧等心理不适问题。

五级学生管理体系——实现网格化“一对一”精准服务
沈阳医学院以校内10栋楼、60个楼层为单位,将7427名学生落实到学生处、楼宇负责人、单元负责人、楼层长、寝室长五级管理体系中,将党支部建在寝室里,党员干部分楼包干、依楼而治、公寓办公、宿舍吃住,探索了集思政教育、科学管理、人文关怀、心理辅导、文体活动五位一体的工作方式,以每个寝室为网格最小管理单元,精确做到点对点、人对人。同时,发挥楼长、单元长、楼层长、寝室长、党员学生干部和志愿者的作用,及时了解、掌握学生的心理状况,一旦发现有心理问题倾向,及时向心理委员和辅导员汇报,确保学生心理问题早排查、早访谈、早预防,营造全员参与,关心关爱学生的良好氛围。


六心工程——提供优质的服务保障
通过开展“学得静心、吃得安心、买得放心、洗得舒心、住得暖心、玩得开心”的“六心工程”系列活动,提供优质的服务保障,多措并举确保广大学生在校园封闭的学习生活健康有序。

沈阳医学院将全员心理疏导、疫情防控政策、科学防控知识、学生封闭期间管理办法、运动健身等内容注入课程,让同学们学得静心。实施手机APP订餐和无派送费送餐,学生志愿者送餐和楼栋接餐学院暂停外卖收取,代之以校园个性化点餐“内卖”。疫情防控期间,食堂食品种类从631种增加到761种,连续三周发放点餐代金劵,引导学生减少堂食。采用分层保温餐箱,确保学生能够吃上可口、温热的食物,让同学们吃得安心。超市东西齐全,价格稳定,在疫情防控期间采取95折优惠,让同学们买得放心。新建的浴室使用APP就能查看使用人数和线上预约,实现错峰洗浴,让同学们洗得舒心。党员干部在五级管理体系中冲锋在前,与同学们同吃同住在一栋楼,让同学们住得暖心。为学生准备了书画大赛等10余项丰富有益的文体活动,充实他们的课余文化生活,让同学们玩得开心,打造有暖心温度、有防控力度、有人文厚度的“铁桶式”疫情防控体系。


心理“防疫”,是齐心协力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重要一环。“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团结互助、和衷共济,迎难而上、敢于胜利”的沈医人,坚守阵地、克服困难,努力做好校园封闭管理期间的心理健康服务工作,展现出沈医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工作者的专业素养和责任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