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分社正文

数字沈阳建设这样改变生活

沈阳日报 2025年11月27日 14:21

  政务服务上“云” 城市治理赋“智”

  11月26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砥砺奋进的‘十四五’”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十八场)。市数据局副局长王曾作新闻发布,系统介绍“十四五”以来沈阳市以数据赋能为核心,全面推进数字沈阳建设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与显著成效。

  构建全市一体化

  公共数据目录体系

  沈阳市坚持将数据作为关键生产要素,着力破除体制机制壁垒,推动数据“供得出、流得动、用得好、保安全”。

  在东北地区率先建立覆盖市、区(县)、街道三级的首席数据官制度,完善数据共享交换与安全监管平台,构建全市一体化公共数据目录体系,累计编制数据目录1.4万个,实现数据资源有序管理和高效共享。

  组建沈阳数据集团,出台公共数据授权运营管理办法,完成全省首例数据资产融资授信和首笔数据交易。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平台已接入100余项数据资源,孵化出供应链分析、健康险智能核保核赔等一批代表性数据产品。积极承接辽宁省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建设,推进13项关键改革试点。

  统筹推动场景建设,组织企业参加国家和省级大赛,三一重工、沈鼓集团、东软集团等多个项目荣获国家级奖项或入选国家示范场景,有效激发市场创新活力。

  建成算力中心5个

  总算力规模达1830P

  沈阳市以构建“高速互联、高效调度、开放普惠、安全可靠”的智能化综合性数据基础设施为目标,系统推进算力与数据流通设施建设。

  出台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意见,积极融入国家“东数西算”工程。目前已建成算力中心5个,总算力规模达1830P,形成覆盖人工智能、汽车制造等多领域的算力支撑体系。

  在东北地区率先上线沈阳可信数据空间,接入汽车、装备制造及地铁、燃气、水务等公共企事业单位核心数据,构建多方协同机制,数据流通效率提升40%。

  拥有重点数字经济

  产业园区18个

  沈阳市将数字经济作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键引擎,全力推动核心产业健康发展。

  持续壮大软件、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优势产业,前瞻布局元宇宙、智能网联等未来产业。拥有重点数字经济产业园区18个,总运营面积超150万平方米。2024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企业营收达1169.3亿元,同比增长7.1%,增加值占GDP比重居全省首位。截至今年10月底,全市“四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企业达736家,较去年底新增114家。

  高标准推进国家级数据标注基地建设,构建全链条服务体系,标注数据超8323TB,形成134个高质量行业数据集,累计拉动相关产业规模约25.9亿元,多个项目入选国家级优秀案例。

  印发《沈阳市数字经济促进条例》及若干政策,设立年度规模2亿元的数字经济发展专项资金,累计帮助59个项目争取国家及省级资金2.16亿元。成立数字经济企业协会,拥有5家省级数字人才协同创新培育试点单位。

  “一网统管”平台入选

  数字中国百景案例

  沈阳市以数字化提升政府治理与社会服务水平,数字政府与数字社会建设成效显著。

  打造“云上沈阳”,政务云资源统一管理,非涉密业务系统上云率100%。政务外网实现市、区、街道、社区四级覆盖,互联网出口带宽提升至40G。电子证照、CIM平台、人脸识别等智能系统投入运营,建成全市一体化安全防护中心,完成政务领域人工智能大模型私有化部署。

  城市安全风险监测预警平台获评国家级典型案例,“一网统管”平台入选数字中国百景案例,“信用+智慧市场监管”平台获国务院督查激励。城市运行管理中心建成投用,智慧协同办公平台覆盖近3万用户、190余个部门。

  入选辽宁省首批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建成互联网医院40家,创新双调度平台急救模式,“医码通城”案例获全国智慧医保大赛一等奖。入选国家基本养老服务综合平台试点,“盛情康养”平台上线。智慧教育平台全国首个接入国家平台,“沈阳业市”舒心就业服务平台功能持续完善,人工智能社保经办服务开通运行。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

  记者 黄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