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铁路风景】精准校正除隐患 标准作业护平安
2025年10月22日,深秋的赤峰大地天高气爽,阳光和煦而不灼热,空气中弥漫着季节更迭特有的清冽与宁静。在这看似寻常的一天里,通辽机务段赤峰运用车间机车司机马晓义、副司机史传强,驾驶DF4D0247号机车,担当K1190次旅客列车从赤峰南至隆化间的牵引任务。一趟平凡的出乘,却因一次突发状况的沉着应对,彰显了铁路人守护安全的坚定信念与专业素养。
当时,线路运行环境良好,天气晴朗,钢轨干燥清洁,具备理想的行车条件。列车平稳运行中,乘务组严格执行标准化作业流程,呼唤应答清晰有力,手比眼看规范到位,展现出高度的职业自觉。然而,正当列车行进途中,机车运行监控装置的自动距离校正功能突然出现异常,导致多次测距偏差,最大误差一度达到107米。这一技术故障若未被及时发现并纠正,极有可能引发信号误判、距离误识等连锁反应,埋下严重安全隐患。
面对突发情况,马晓义机班临危不乱,凭借多年积累的丰富经验和扎实的业务能力,迅速判断问题所在。他们立即启动应急处置程序,严格对照“进站七严控”要求,逐项确认信号显示、线路位置及实际运行距离,主动采取人工校正措施,确保每一站都做到距离精准核对、数据实时修正,真正实现了“站站确认、站站校正”。在动态运行中克服设备干扰,牢牢掌握行车主动权,将潜在风险化解于萌芽状态。
此次事件虽未造成实际影响,但其背后折射出的安全意义不容忽视。铁路运输无小事,尤其客运列车承载千家万户的出行期望,安全容不得丝毫闪失。监控设备的异常不是偶然,而是对人工作业标准和应急处置能力的一次实战检验。正是有像马晓义、史传强这样始终坚守岗位、专注履职的机车乘务员,才能在关键时刻发现问题、消除隐患,用实际行动筑牢行车安全防线。
安全源于细节,责任见于平常。标准化作业从来不是写在纸上的口号,而是融入每一次瞭望、每一声呼唤、每一个动作中的自觉行动。正是这日复一日的坚持,才保障了铁路大动脉的畅通无阻。他们的身影或许不为人知,但他们肩负的是生命之托,守护的是万家安宁。
向每一位默默奉献的铁路人致敬!让我们以马晓义机班为榜样,牢固树立“隐患就是事故”的防范意识,把标准落实到每一环节,把责任压实到每一岗位,共同为铁路安全生产保驾护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