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分社正文

让青年才智在辽宁大放异彩 辽宁在全国博士后大赛中再创佳绩

中新网辽宁 2025年10月29日 19:14

  中新网辽宁新闻10月29日电(姜月恒)10月28日,第三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闭幕式在福建省泉州市举行。经过四天激烈角逐,辽宁省代表队获得1金2银3铜的好成绩。

  本届大赛于10月25日开赛,以“博创引领四十载 智汇赋能向未来”为主题。本次大赛共设4个组别:创新赛、创业赛、揭榜领题赛、海外境外(“一带一路”)赛。经过4天的比赛,四个组别共产生63个金奖、133个银奖、198个铜奖。

  据辽宁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人才开发处处长段云鹭介绍,辽宁省有200多个项目报名参赛,经过省赛初赛、决赛的层层角逐,最终有31个项目入围全国大赛。涉及装备制造、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领域,与辽宁省的产业高度契合。“通过参加国赛与全国的优秀博士后进行学习和交流,提升辽宁省青年人才的科研水平和成果转化能力。”段云鹭说。

  大连理工大学博士后杨峰团队的项目“SiCf/SiC复合材料大深径比小孔飞秒激光旋切加工关键技术”在揭榜领题赛的高端装备制造与机器人赛道中获得金奖。该项目主要解决未来航空发动机耐热构件高精密加工的难题,这项技术突破不仅解决了企业发展的困境,更解决了航空企业高端装备制造的“卡脖子”难题,实现了关键加工技术与装备的迭代升级。“这段时间,感谢辽宁省、大连市、学校和学院相关部门领导和老师的培训与指导,在团队多位老师的辛勤付出和鼓励下,进入决赛并有幸取得好成绩,这个结果让我们很高兴。”杨峰说。

金奖获得者杨峰。姜月恒 摄

  辽宁省还在大赛会场,设置了90平方米展示辽宁博士后工作和创新成果的展位,吸引许多人来参观。展位配备大型LED屏,宣传辽宁特色产业。这里成为发布辽宁人才政策、企业研发需求、博士后创新成果转化需求和招聘需求的地方。工作人员在大赛期间还与海内外优秀人才和创服机构进行了对接洽谈。

辽宁博士后工作和创新成果展位。姜月恒 摄

  辽宁省是国家最早开展博士后工作试点省份之一。近年来,辽宁省对博士后实行培养和使用相结合,让青年人才挑大梁、当主角,支持博士后承担重大科研项目、参与关键技术攻关。举办全省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创新成果展示和学术交流等活动,激发创新创业活力。在第一、第二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上获得6金2银2铜的好成绩,展示了辽宁省博士后创新创业的硬实力。

  辽宁博士后制度始于1985年,是我国最早开展博士后工作试点的省份之一,全国首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建站单位就包括了大连理工大学(时名大连工学院)、中国科学院沈阳金属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2004年,辽宁省首次设立企业博士后科研基地,采取灵活多样方式敞开招收企业项目博士后研究人员。

  辽宁积极引导博士后聚焦产业发展,将学术前沿与生产需求紧密结合,通过“高校+企业”双导师制推动产学研融合。深入开展博士后辽宁行、揭榜领题、科技服务团、成果转化对接等活动,引领博士后投身振兴发展主战场,围绕企业项目开展科研攻关,让更多成果在本地转移转化。近10年,辽宁省博士后人才累计承担国家和省级重大项目800余个,获得专利授权8574项,破解“卡脖子”技术难题383项,为辽宁全面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据悉,目前辽宁已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32个,设站单位几乎囊括省内所有重点高校和主要科研院所,覆盖了理、工、农、医和哲学社会科学等多个学科门类。目前辽宁省已建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38个、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242个,覆盖装备制造、石化、冶金、生物医药、航天航空、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重点和优势产业领域。(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