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铁路风景】从“积分升席”看铁路服务的“精细化”

本站 赵亮 张早

  当14至28周岁的常旅客小李在列车上扫码完成座位升席,用积累的积分兑换了一段更舒适的旅途时,国铁集团“铁路畅行”会员服务的新变化,正以一个个具体的出行场景,诠释着铁路服务精细化与烟火气的双向奔赴。

  在消费升级与体验经济并行的当下,国铁集团此次对“铁路畅行”常旅客会员服务的优化,是一次精准的用户画像式升级。普通会员5倍积分、60周岁以上老年会员15倍积分、14至28周岁会员10倍积分的差异化设计,不是简单的数字游戏,而是对不同年龄段旅客出行频次、消费能力、服务需求的深度洞察。1000元车票积分从50元抵扣力到100元抵扣力的提升,背后是铁路对年轻群体“高频次、轻消费、重体验”出行特征的精准把握。

  新增的积分兑换座位升席功能,更是将服务的精细化延伸到了出行途中。旅客不必再为想升级座位却怕麻烦而犹豫,扫描座椅扶手的二维码或联系列车员即可办理,这种即需即办的服务模式,把铁路服务的触角从购票环节延伸到了旅途全程。而因不可抗力或铁路责任可退票返积分的规则,又在精细化中注入了人性化的弹性,让服务有了温度。

  铁路服务的升级,从来不是空中楼阁,而是扎根于亿万旅客的烟火气需求。对于常年奔波的商务旅客来说,积分升席是高效出行的加分项;对于偶尔出行的学生党而言,双倍积分是青春旅途的小确幸;对于银发族,多倍积分则是晚年出行的暖心礼。不同群体在铁路服务中找到各自的舒适区,正是铁路服务烟火气的生动注脚。

  这种烟火气还体现在对出行场景的全覆盖。从“积分兑车票”到“积分兑升席”,铁路会员积分的应用场景从购票环节拓展到旅途环节,意味着旅客在出行的全链条中都能感受到服务的连贯性。就像一位常坐高铁的通勤族所说:以前积分只能买票,现在能在途中升级座位,这积分用得更活了。这种活,是铁路服务对旅客多元化需求的及时响应,也是铁路与旅客之间情感账户的持续充值。

  国铁集团此次服务升级,本质上是一次供给侧与需求侧的同频共振。在供给端,铁路通过差异化积分、场景化服务,将资源更精准地匹配到需求端;在需求端,旅客的每一次积分积累、每一次升席体验,又反过来推动铁路服务的迭代升级。这种你点单,我上菜的互动模式,让铁路服务的升级有了持续的动力。

  当我们把目光放长远,积分升席只是铁路服务精细化的一个缩影。从电子客票的全面推广,到静音车厢的普及,再到如今的积分场景拓展,铁路服务的每一次迭代,都在印证着一个道理:最好的服务,是既懂你的诗和远方,也懂你的柴米油盐;既要有精细化的专业度,也要有烟火气的共情力。

  对于旅客而言,这是出行体验的升级包;对于铁路而言,这是服务品牌的增值码。在这场关于服务的双向奔赴中,我们看到的不仅是积分规则的变化,更是铁路在“交通强国”建设进程中,对人民满意这一核心目标的执着追求——让每一次出行,都成为一段有温度、有质感的旅程。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