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坳里的“织网人”

本站 刘佳 廉骐嘉

  秋日的通灌线沿线,山风裹着草木的余温掠过铁轨,碎石坡上那抹橙蓝相间的身影,是大连供电段凤城电力车间的作业人员。此刻,他们正扎在电缆隧道改造现场,为这条线路的供电“脉络”做着精细“手术”。

  通灌线穿行于山地间,电缆设施的稳定是线路安全的关键。这次攻坚聚焦两项核心任务——电缆隧道改造接续与缺陷排查整治。作业现场,几名职工蹲在临时平整出的石台上,手中的工具在热缩材料与电缆接头间精准游走。他们正采用热缩头工艺制作电缆头,先对电缆端部做绝缘处理,再套入热缩套管,借专用加热工具均匀烘烤,让材料紧密贴合线芯,形成可靠的绝缘密封层。这套流程容不得半点偏差,每个人的手套上都沾着油污,额角的汗却顾不上擦。

  不远处的隧道口旁,接续箱已就位,线缆顺着临时支架向隧道延伸。车间职工们背着工具包往返于坡地与作业点之间,既要排查既有电缆的老化、破损隐患,又要完成新线路的接续排布。山坳里没有遮挡,寒风刮得手早已僵硬,他们却紧攥着万用表和剥线钳,把每一处接头、每一段线缆都逐一纳入 “体检清单”。

  “通灌线的供电保障不能出岔子……”车间副主任李天清的声音裹在风里,却透着笃定。从电缆头制作的“毫米级”操作,到隧道内线路的“拉网式”排查,凤城电力车间的职工们以旷野为工位,把严谨刻进每一道工序里。当热缩头的绝缘层在阳光下泛出均匀的光泽,当隐患台账上的条目被逐一划去,这条山间线路的供电“神经”,正以更坚韧的姿态,稳稳支撑着列车穿梭的节奏。

  这是凤城电力车间干部职工最寻常的攻坚,山坳间的身影或许渺小,却始终彰显连供人的执着与担当,他们用默默的奉献为铁路运输安全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