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铁路风景】大清河畔为钢轨“舒筋骨”

本站 何乃斌 马兰阔

  10月26日12时30,在大清河畔,沈大线上行207公里500米处网围栏外,秋风微凉。来自大连工务段大石桥线路车间的66名干部职工已集结完毕,正紧张有序地清点撬棍、扳手、拉伸器等机具材料,为即将开始的线路应力放散施工做最后准备。

  此次施工区段位于沈大线上行207公里000米至208公里000钢构桥地段。随着季节更替、温差变化,为释放钢轨内部积聚的温度应力,防止断轨隐患,确保线路设备状态稳定,段里决定利用天窗点对此段线路进行集中放散处理,全力保障四季度铁路运输安全畅通。

  该车间周密制定了施工组织、行车安全、人身防护及应急处置多项方案,按标准设置慢行标志、作业标,规范安设软隔离带,全方位筑牢施工安全屏障。

  13时05分,对讲机中传来驻站防护员清晰指令:“天窗点已下达,可以上道作业!”蓄势已久的干部职工立即行动,携带机具迅速进入作业地点。按照施工交底会既定流程,各小组分工明确,同步展开作业。螺栓机轰鸣声率先响起,职工们熟练地松解着扣件,现场气氛顿时热烈起来。

  “今天天窗时间紧,放散任务重,大家注意配合,确保进度和质量!”大石桥线路车间副主任尹湛文在人群中来回巡视,一边检查作业环节,一边高声提醒鼓劲。嘈杂的工地上,职工们呼唤应答声、机具轰鸣声交织一片,铿锵有力。

  随着扣件陆续松解,在统一指挥下,大家协调一致,汗水很快浸湿了衣背,嘹亮的号子声与金属撞击声在大清河畔回荡。

  时间推移,施工进入关键阶段。轨距检查、应力释放、撞轨作业、扣件复紧、位移观测、拉伸后焊复钢轨……各项工序环环相扣,紧张有序。职工们全神贯注,精准把控着每一个作业环节。

  16时05分,经过180分钟的连续奋战,线路应力放散施工圆满完成。经回检确认,沈大线上行207公里曲线线路锁定轨温准确,几何尺寸达标,为应对防寒过冬提前做好了准备,有效地确保了铁路运行的安全稳定。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