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铁路风景】2.3亿人次见证的东北最美高铁
当“东北最美高铁”—— 长春至珲春城际铁路的列车,再次穿梭于长白山的林海与松花湖的碧波之间,这条开通十年的钢铁动脉,已用2.3亿人次的客运量、43.9万列安全开行的动车,写下了一份兼具民生温度与经济活力的答卷,见证了流动中国里东北振兴的鲜活脉动。
公交化运营,把双城生活过成日常。长珲高铁全长471公里、串联13座车站,十年间不断优化运营方案,核心区段实现每10 分钟一班的公交化密度,跨区域线路频次稳定,让干线公交化、跨区便捷化从承诺变成现实。更贴心的是计次票、定期票等产品的推出,不仅降低了高频出行成本,更让“早饮长春粥、午食珲春蟹”的双城生活,从遥不可及的梦想,变成了无数人的日常。这种对民生需求的精准回应,正是长珲高铁最动人的温度。
风景串珠成链,激活东北文旅新动能。长珲高铁左手牵着长白山的皑皑白雪,右手揽着松花湖的粼粼波光,中间串联起拉法山的奇松、雁鸣湖的湿地、蛟河红叶谷的绚烂,把东北的四季风光酿成了可直达的诗与远方。十年间,这条高铁以火车向着景区开的思路,推动沿线形成了“冰雪体验+民俗文化+自然风光”的跨区域旅游圈,让“高铁+旅游”成为东北文旅的新名片。今年上半年,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接待国内游客3370.7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34.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8.16%和48.23%。这些数字背后,是长珲高铁把风景变成产业的能力,更是它为东北文旅注入的持久活力。
冷链连起产销,为区域经济注入鲜活动能。依托高铁冷链运输的优势,珲春的帝王蟹从捕捞上岸到摆上长春、沈阳的餐桌,只需短短几小时。今年以来,已有195吨帝王蟹通过这条鲜速通道外销,让全国消费者尝到了舌尖上的新鲜,珲春的水产产业走向了全国市场。对企业而言,高铁加速了人才、技术、资金的流动,比如长春的汽车零部件企业,通过高铁快速把产品运往珲春的加工基地,拓展了业务范围;对地方经济而言,这条高铁让城与城、城与乡的联系更紧密,为东北振兴注入了鲜活动能。
十年长珲,不只是一条高铁的成长史,更是东北大地焕发活力的缩影。2.3亿人次的流动,是民生幸福的刻度,是文旅繁荣的见证,更是经济复苏的信号。未来,随着运营服务的持续优化,这条最美高铁必将继续以钢铁之躯承载民生温度,以畅通之姿激活经济加速度,让流动的活力照亮东北全面振兴的新征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