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铁路风景】钢铁驼队跑出东北振兴“加速度”
当满载54个40英尺集装箱的中欧班列从沈阳集结中心驶向莫斯科,不仅是一趟跨境物流的常规启程,更是东北开放型经济迈上新台阶的生动注脚——这趟班列的出发,标志着中欧班列(沈阳)集结中心累计往返开行突破2000列,用钢铁车轮在欧亚大陆上碾出了一条助力东北全面振兴的“黄金通道”。
从2023年正式运营至今,短短两年时间,沈阳集结中心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累计运输货物超22万标箱、服务企业2000余家,年均进出口货值超2亿美元,班列开行数量稳居东北第一。更难得的是,回程班列数量创下历史新高,打破了跨境物流“去程满载、回程空载”的传统困境,形成“出口增势、进口提质”的双向互赢格局。这份成绩的背后,是集结中心从“区域节点”向“全球枢纽”的跨越式成长,更是东北老工业基地拥抱对外开放的坚定决心。
如今的沈阳集结中心,早已不是简单的货物转运点,而是构建起了一套“硬实力”与“软效能”兼备的跨境物流体系。在硬件上,2600个标准集装箱位的堆存能力、每年1500列班列的作业保障,为物流运转打下坚实基础;在网络布局上,“一列牵动、多城联动、多式联运”的格局已然成型,六大口岸打通运输堵点,20余个国家50余座城市纳入服务范围,5000余种商品借由这条通道流转,东北三省与京津冀、长三角的经济联系愈发紧密。
效率的提升,更是让“钢铁驼队”的优势愈发凸显。国铁沈阳局自主研发的铁路物流信息平台,实现了海关、铁路与企业的数据实时共享,通关效率提升超50%;“沈阳—别雷拉斯特”精品班列10天直达莫斯科,“枢纽对枢纽”的高效运输模式,让东北制造与欧洲市场的距离不断缩短。今年前九个月,沈阳老工业基地的机械零部件、汽车配件、钢材等产品借班列“扬帆出海”,海外优质商品也高效运抵国内,这种“双向奔赴”不仅丰富了市场供给,更在供需对接中为产业升级注入新动能——物流的“血脉畅通”,正让东北振兴的步伐愈发稳健。
从“追赶”到“领跑”,中欧班列(沈阳)集结中心的成长,是中国铁路赋能区域发展的缩影。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征程中,这列“钢铁驼队”必将继续以更强的运力、更优的服务,架起联通世界的桥梁,为东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铁路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