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铁路风景】漫评:沈白高铁为东北振兴铺就“快车道”

作为国家“十四五”规划重点项目,沈白高铁沈阳至白河段的开通运营,没有过多华丽的标签,却实实在在为东北大地带来了新变化。它像一条钢铁纽带,一头连着繁华都市,一头连着山水田野,用便捷的交通打破地域阻隔,为东北的文旅融合、产业发展和区域协同注入了鲜活动力,勾勒出东北全面振兴的新图景。
文旅融合,串起“诗与远方”的黄金线。以前东北不少好风景藏在山里,交通不方便,游客想去一趟不容易。现在沈白高铁把这些分散的景点“串珠成链”,让文旅产业真正“活”了起来。线路沿线有沈阳故宫、抚顺雷锋纪念馆、通化高句丽遗址、长白山天池等7个5A级景区,以前从沈阳到长白山得花3个多小时,现在最快1小时53分就能到,北京朝阳到长白山也只要4小时33分。早上在长白山看天池,中午去松江赏江景,晚上回沈阳吃鸡架的“跨省一日游”,再也不是稀罕事。而且,高铁开通后,沿线城市还主动对接游客需求。抚顺加开高铁公交快线,通化开通景区专属专线,甚至推出“持高铁票免门票”的政策。以前“藏在深闺”的长白山人参、延边泡菜、通化葡萄酒,也跟着高铁的热度被更多游客知道,文旅和特产销售相互带动,让东北的“好山好水好特产”真正走进了更多人的生活。这种变化,不只是游客多了,更让当地老百姓靠文旅多了份收入,日子更有奔头。
产业赋能,打通“货畅其流”的共富线。沈白高铁不只是“旅游线”,更是一条帮产业发展的“共富线”。过去东北东部的特色农产品,因为交通慢、运输难,很难快速运到全国,不少好东西“藏在地里卖不出好价钱”。现在高铁开通后,“点对点”直达货运专线和农产品冷链专线逐步完善,货物运输像旅客出行一样“准点、高效”。通化的野山参、蓝莓,长白山的特色产品,当天就能通过高铁运往京津冀、长三角,再也不用怕“鲜货变旧货”。对通化这样的城市来说,高铁更是帮了大忙。以前通化的医药健康、食品加工产业,因为交通不便,原材料运进来、产品运出去都费劲。现在通化站开行动车组47列,覆盖北京、青岛、大连等方向,企业谈合作、运货物都方便多了。依托高铁,通化还计划打造“一城十线百景千亿级”的全域旅游格局,冰雪经济、康养产业也跟着发展起来。这种“交通带产业、产业促发展”的良性循环,正让东北的老工业基地慢慢焕发新活力。
区域协同,织密“开放联动”的发展线。沈白高铁最大的价值之一,就是把东北的交通网织得更密了,让区域融合的脚步更快了。它和京哈、沈丹、长珲等高铁衔接,不仅让抚顺、通化、白山这三座城市第一次融入全国高铁网,还和其他线路一起构成了东北高铁“O”型闭环。以前从沈阳到吉林东部得绕路,现在走沈白高铁,2小时就能到,“两小时生活圈”变成了现实。交通方便了,人才、技术、资本这些资源也开始跨区域流动。沈阳的优质医疗、教育资源,能更方便地辐射到通化、白山;吉林的特色产品,能通过沈阳的枢纽运往全国;京津冀的企业想来东北投资,交通也不再是阻碍。这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融合发展,不仅让东北内部的联系更紧密,也拉近了东北和京津冀地区的距离,为东北全面振兴打开了更大的空间。
沈白高铁就像一条纽带,一头连着老百姓的便利生活,一头连着区域的发展未来。随着这条高铁的运营,东北一定会以更开放的姿态,迎接更多新机遇,走出一条实实在在的振兴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