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铁路风景】效率升级让生意好做 海外好物走进寻常生活
10月14日,一列载满54个40英尺集装箱的中欧班列从沈阳集结中心启程,驶向莫斯科。至此,该中心往返开行班列突破2000列。对沈阳人而言,这不是冰冷数字,而是铁轨上跑出来的便捷,装着企业的踏实盈利,也裹着老百姓的日常实惠。
这2000列的价值,藏在“进出口”落地的烟火气里。沈阳机械零件出口商张老板,曾为运输犯难:海运要等一个多月,急单只能选空运,成本确涨了五倍;如今班列12天直达俄罗斯,时效是海运的3倍,运费仅为空运五分之一,如此一来,订单排到年底也能稳稳接住,车间工人的绩效奖自然也跟着水涨船高。小区超市货架也变了样,德国麦片、波兰巧克力多了,价格更亲民,阿姨们买菜时顺手就能捎两盒——“跨境贸易”是企业账本上的利润,更是百姓购物车里实实在在的新选择。
两年来,22万标箱货物、2000余家企业、年均超2亿美元货值,是实打实的“双向奔赴”。东北的机械配件、特色农产品加速“走出去”,今年前9个月本地产品出口同比增长显著;另一方面,欧洲的优质商品、生产原料稳步“引进来”,2024年回程班列创新高,“卖出去”与“买进来”双向通道始终畅通。正如集结中心总经理所说,班列像磁石,吸引跨境电商、高端制造企业集聚沈阳,曾分散的上下游企业如今拧成产业链,小企业也能借势把生意做向欧洲。
2000列的增长,靠的是接地气的效率升级。场站优化、设备更新,让单日最高开行达到9列;自主研发的物流平台打破数据隔阂,串联起海关、铁路与企业,使通关效率提升超 50%。今年8月首发的“沈阳—别雷拉斯特”精品班列更显贴心,10天直达莫斯科,实现了境内外“枢纽对枢纽”的高效直达,让货物不用中途折腾。以前中小企业怕物流慢、手续繁,如今门槛降低,连周边小商品商户,也敢试着开拓欧洲市场。
2000列不是终点,而是更多便利的开端。它没有宏大口号,却用一趟趟列车证明:最好的物流通道,是让企业运得省心、赚得安心,让百姓买得实惠、过得舒心。当铁轨继续向欧亚延伸,会有更多东北特色产品出国门、海外好物进生活,这趟“钢铁驼队”载着的,不仅是沈阳的烟火气息,更是这片土地蓬勃生长的新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