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学实干 奋勇争先
在珠斯花火车站的列车轰鸣声中,孟祥麒的身影在钢铁车流间稳健穿梭。检查车辆、攀车梯、摘风管、上防溜,每一个动作都精准利落。作为一名连结员,他日复一日与钢轨为伴,以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将规章条文刻进心里,把安全责任扛在肩上,在平凡的岗位上铸就不平凡的坚守。
刚从工务岗位转入调车连结员行列时,孟祥麒面对的是完全陌生的专业领域。工务工作聚焦钢轨、道岔的养护维修,与设备“硬碰硬”;而车务专业需精准把控每一项作业规章、每一个操作流程,与安全“紧相连”。当两本厚重的《铁路技术管理规程》《调车作业标准》摊在他面前时,书页上密密麻麻的专业术语、复杂的作业示意图,像“天书”般难以捉摸——“调车作业三清两不交”“手信号显示标准”“无信折作业联控用语”,每一个新知识点都在挑战他的认知边界。他说“规章不是纸上的文字,是钢轨上的安全线,更是党员肩上的责任线。”
为了啃下这块“硬骨头”,他把规章手册当成了“随身宝”,无论走到哪都揣在工服兜里。休息时,别人闲聊歇脚,他就找个安静角落,掏出手册逐句品读,遇到重点条款便用红笔圈画,嘴里还反复默念加深记忆;作业间隙,他又捧着作业指导书蹲到助理待班室旁,一边对照着列车的风管、车钩,一边把“两先两后”“排风摘管”等作业方法与现场设备一一对应,让文字知识在实操场景里“活”起来。
调车作业流程环环相扣,一个环节记错就可能埋下安全隐患。为了把流程刻进脑子里,孟祥麒琢磨出了手绘思维导图的办法。在学习室的站场示意图旁,他用铅笔细细勾勒:先画一条弯曲的钢轨代表作业股道,再用简笔画标出连结员的站位、信号机的位置,接着用不同颜色的笔标注“连挂车辆注意事项”“防溜措施执行时机”,甚至在容易出错的环节旁画个醒目的感叹号。一张张画满线条与标注的思维导图,把抽象的条款变成了看得见、能对照的“操作指南”,也让他彻底打通了“学规章”与“用规章”的壁垒。
在他看来,“一口清”大赛要求参赛者对调车作业百题内容张口能答、精准无误,既是对业务功底的考验,更是难得的学习契机。比赛当天面对评委接连抛出的问题,他既没有慌乱,也没有卡顿,而是结合备赛前积累的扎实基础,条理清晰地逐一作答,每一个条款都精准无误,每一个数据都张口就来,最终凭借扎实的功底和沉稳的表现,成功摘得“一口清”大赛奖项。
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没有掷地有声的豪言。钢轨延伸的方向,是孟祥麒坚守的战场;规章手册的字句,是他守护安全的信仰。转岗后“0帧起手”,面对专业鸿沟,他以“青春不言败”的韧劲,把规章揣进兜里、把学习融入碎片时光。孟祥麒就像珠斯花火车站钢轨上一颗牢固的“螺丝钉”,用“多检查一遍、多练习一次”的坚守,把每一次调车作业都做成安全样本;用“以赛为镜、以学为要”的追求,把每一次挑战都变成成长契机。他让我们看见,平凡岗位的价值,在于把简单的事做到极致,把重复的事守到始终。党员的先锋本色,在于把责任刻进心里,把担当落在实处。这束来自铁路一线的“凡人微光”,虽不耀眼夺目,却以执着与坚守,照亮了运输安全的通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