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铁路风景】东北西南多式联运班列:点燃区域协同的“物流新引擎”

本站 马文雯

  当X8647/8/7次多式联运班列从沈阳沙岭站鸣笛启程,一路驶向成都大弯镇,这条纵贯东北与西南的“钢铁丝路”,不仅跨越了地理空间的鸿沟,更开启了区域协同发展的崭新篇章。作为东北至西南方向首趟多式联运班列,它的顺利开行,既是沈阳铁路部门货运网络升级的标志性成果,更是助力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与成渝双城经济圈联动发展的关键举措。

  在现代产业格局中,物流效率是产业链供应链高效运转的核心支撑。此前,东北与西南间的货物运输长期受困于传统货运模式,中转繁琐、时效波动、成本偏高,成为阻碍两地产业深度协作的“瓶颈”。而这趟班列以创新模式实现突破:通过集装箱一体化编组达成“一站直达”,以每日固定班次的客车化运营保障运输稳定性,120公里的最高时速将2693公里的行程压缩至49小时,较常规货运列车时效提升32%。尤为关键的是,其出发与抵达时间的精准可控,为两地企业打造了一条“定时达”的物流高速通道,使东北的医药产品、汽车零部件、特色食品能快速进入成渝市场,西南的优势产品也能更顺畅地拓展东北版图,真正实现了“货畅其流”的跨区域物流愿景。

  这份高效运营的背后,是铁路部门对服务细节的精心雕琢。为保障班列高效运转,沈阳铁路部门围绕客户需求对接、运输组织优化、货源体系构建三大维度,成立专项团队调研适铁货源,提前规划“门到门”全流程运输方案,将货物集运、装箱、安检等环节前置处理,大幅缩减站内作业耗时;同时强化车厢资源保障、安检查危管理与铁公联运衔接效率,以“全流程闭环服务”确保货物运输安全准点。这种“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服务理念,不仅增强了班列的市场吸引力,更树立了跨区域物流服务的新典范,铁路物流正成为撬动区域经济活力的“核心支点”。

  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亟需广阔市场空间释放产业潜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依赖高效资源配置激发发展动能,而这条新物流通道恰是连接二者的“黄金纽带”。它不仅能降低跨区域物流成本,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运行,更能推动两地在产业协同、市场融合领域实现更深层次的互动,为构建新发展格局筑牢根基。随着未来班列直达站点的持续拓展、开行频次的逐步加密,这条物流通道必将释放更强动能,成为驱动区域协同发展的“强力引擎”。

  一列班列的远行,承载着区域协同发展的殷切期盼。在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将会有更多这样的“钢铁动脉”打破地域桎梏,让资源要素流动更高效、产业协作更紧密,为中国经济的行稳致远注入源源不断的物流活力。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