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铁路风景】物流“新纽带” 激活区域协同新动能
10月10日,X8647/8/7次多式联运班列从沈阳铁路物流中心沙岭站驶出,直奔成都大弯镇。这趟东北首趟西南方向的多式联运班列,不仅是一次货运线路的新突破,更像一条贯通南北的“物流大动脉”,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架起了高效桥梁,彰显出铁路运输在服务区域协同发展中的硬核担当。
从运输效能来看,这趟班列的开行满是“干货”。它采用集装箱编组与一站直达模式,2693公里的路程仅需49小时,较普通货运列车压缩32%时长,最高时速达120公里,还实现了“每日一列定时客车化”运行——出发、到达时刻清晰可溯,彻底打破了传统货运“时效模糊、衔接不畅”的痛点。更难得的是,沈阳铁路部门提前摸排轮胎、药品、化工品等适铁货源,制定“门到门”全链条方案,从集货、装箱到安检全程提速,让铁公联运无缝衔接,既降低了企业物流成本,又提升了跨区域货物周转效率,真正做到了“高效、经济、可靠”。
这趟班列的意义,早已超越单次运输本身。东北老工业基地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期,亟需打通与西南市场的物流通道,将本地优质产品更快输送出去;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作为西部发展核心,也需要东北的资源与产品补充产业链。这趟班列的开行,恰好填补了两地高效物流的空白,让“东北制造”与“西南需求”精准对接,为跨区域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注入了“强心剂”,也为区域协同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物流样本。
回望今年以来,国铁沈阳局已累计开行1603列多式联运班列,此次西南方向班列的突破,更是其完善货运网络、优化服务品质的缩影。未来随着直达站点拓展、开行频次加密,这条物流新通道必将发挥更大作用——不仅能带动东北与西南的商贸往来,更能辐射周边区域,形成“以点带面、互联互通”的物流格局。
交通兴则产业兴,物流畅则经济活。东北首趟西南多式联运班列的成功开行,是铁路部门主动担当、服务发展的体现,更是我国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生动注脚。相信在这条“新纽带”的牵引下,区域间的要素流动将更顺畅,产业协同将更紧密,为推动高质量发展书写更多精彩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