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于洪区“喜利妈妈”劳务品牌破局:四维联动解就业难题,民族特色促乡村振兴

中新网辽宁新闻10月17日电(记者赵桂华通讯员曲畅) 在沈阳市于洪区马三家街道边台村这一典型锡伯族聚居村,曾长期面临产业单一、村民收入微薄的困境,村中劳动力“就业难”与周边企业“用工难”的矛盾突出,深厚的锡伯民族文化也亟待活化传承。如今,这一局面被“喜利妈妈”劳务品牌彻底改变——于洪区人社局以“就业+培训+创业+文化”四维联动模式,为边台村量身定制乡村振兴方案,成功破解就业痛点,激活民族文化价值。
“喜利妈妈”劳务品牌通过“三位一体”举措筑牢服务根基。在就业匹配层面,依托“舒心就业580平台”搭建“民族需求+岗位供给”双向机制:对内吸纳村民加入富成合作社,安排农业生产、民俗展示等岗位;对外联动文旅、涉农企业,筛选民族餐饮、旅游接待等适配岗位,并向企业普及锡伯族礼仪文化,让就业岗位成为文化传播载体。技能培训环节聚焦“实用”,推出“点餐式”服务,围绕合作社需求开展果蔬种植、电商运营培训,联合专业机构开设家政、养老护理课程,确保村民“学得会、用得上”。政策保障方面,整合市、区两级资源,为民族特色创业项目提供“场地+技术+资金”一站式支持,优先审批农家乐、手工艺品工坊等项目,构建“就业积累资本—创业带动就业—就业反哺文化”的良性闭环。

品牌效应已逐步显现,实现“小品牌带动大增收”。截至目前,“喜利妈妈”累计提供就业岗位420余个,转移劳动力600余人,村民人均年增收达3万元,形成“转出一人、致富一户、带动一村”的链式效应;技能培训惠及500余人次,10名低龄妇女经养老护理培训后,为村内失能、留守老人提供专业居家服务;民族文化传承更迎来新活力,锡伯风情乡村旅游项目年均接待游客10万人次,通过与区锡伯族文化发展研究会合作,借助村史馆、文化广场等设施联动10余所幼儿园共建实训基地,真正实现“就业增收”与“文化传承”的双向赋能。(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