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珲高铁十年驰骋,绘就东北振兴新图景
近日,被誉为“东北最美高铁”的长春至珲春城际铁路迎来了开通运营十周年的里程碑。10年,43.9万列的安全飞驰,2.3亿人次的南来北往,一个个数字背后,不仅是一条交通动脉的硬核担当和温暖守护,更是一幅区域经济社会活力迸发、百姓生活品质跃升的振兴图景。
干线公交化,缩短的是距离,贴近的是人心。十年,长珲城际铁路真正实现了“拉近”的承诺。目前每天开行动车组列车80对,最小行车间隔仅5分钟,让前往领略长白山的神秘、松花湖的潋滟、红叶谷的绚烂如同城般便捷。计次票、定期票等创新产品,更是精准切中了异地上班族的通勤痛点,让高铁不再是偶尔为之的出行工具,而是支撑起“双城生活”的可靠通勤选择。这种城际化、公交化运营模式,真正压缩了时空距离,同时也成为了连接梦想与归途的温情纽带。
“高铁+旅游”深度融合,激活的是资源,富裕的是百姓。作为“东北最美高铁”,长珲线如一条金线,将松花湖、拉法山、红叶谷等生态“明珠”串联成链,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探幽览胜。今年1至8月份,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接待国内游客4727.21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623.05亿元的亮眼成绩,便是“高铁引流”最生动的注脚。同时,飞驰的列车不仅载来了八方宾客,也运出了地道风物。依托高铁冷链,珲春的帝王蟹得以快速抵达长春、沈阳的餐桌,昔日的优质特产,如今借助高铁的翅膀,飞向了更广阔的市场。高铁,已不仅是交通方式、观光通道,更成为了沿线百姓的“致富路”,真正将绿水青山和风土人情转化为了金山银山。
高铁网络织密成网,重塑的是格局,凝聚的是合力。长珲城际铁路作为东北地区高速铁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意义远不止于一条连接城市的交通线路。它向东延伸至中俄朝交界的前沿,向西融入京哈大动脉,彻底打开了吉林向东开放的新通道,将昔日意义上的“边疆”转变为双向互济、陆海联动的“枢纽”。这种时空压缩效应,促使长春、吉林等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沿轨道轴向延伸,与延边等沿线地区形成了更紧密的“小时经济圈”,人才、技术、资本等生产要素沿着这条“黄金通道”加速流动、优化配置,有效推动了产业布局的优化与分工协作的深化,为吉林乃至整个东北的区域协同发展注入了强劲而持久的“铁动能”。
十年驰骋,长珲城际铁路如同一条“铁纽带”,在东北大地上圈出了一个融合了发展脉动与人文温度的“同心圆”。它让我们看到,当钢铁动脉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频共振,便能汇聚出推动东北振兴发展的磅礴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