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珲十载飞驰路 钢铁动脉赋振兴

中新网辽宁 王帅

  日前,长珲城际铁路迎来开通十周年,这条被誉为“东北最美高铁”的钢铁巨龙,十年来不仅改变了沿线群众的出行轨迹,更以“高铁速度”为东北振兴注入了持久动能。

  十年间,这条471公里的线路实现了从“线”到“网”的跨越。开通初期,列车日均开行仅45趟,如今已增至176趟,核心区段实现每10分钟一班的公交化运营。长春至延吉的行程从过去的七小时压缩至两小时出头,珲春、图们等城市彻底告别了无高铁的历史,稳稳接入全国高铁网络。这是43.9万列动车组的安全开行,更是2.3亿人次出行需求的圆满回应。

  交通的蝶变直接激活了文旅经济的一池春水。长白山的皑皑白雪、松花湖的粼粼波光、红叶谷的层林尽染,曾因路途遥远让游客望而却步。如今高铁串珠成链,更打通了吉黑冰雪旅游环线,推动东北旅游从“单点热门”升级为“全域联动”。今年上半年,延边州接待游客超3370万人次,旅游收入突破434亿元,同比增幅均近五成。在延吉西站,我看到了手持“四语服务手册”的外国游客,“金达莱之约”服务台的工作人员用多语种服务架起文化沟通的桥梁,这正是高铁赋予城市的开放底气。

  特色产业的崛起更让这条线路成为名副其实的“致富线”。依托高铁冷链,珲春帝王蟹4小时就能从渔港端到达长春、沈阳的餐桌,今年已运送近200吨;延边辣白菜、汪清黑木耳等特产走向全国,带动沿线农户“家门口致富”。珲春敬信镇防川村的变迁最具说服力,闲置农房变精品民宿,村民从外出务工到返乡创业,“高铁+乡村游”模式让乡村振兴有了实实在在的支撑。

  十年深耕,服务初心始终未改。从计次票、定期票等灵活票制的推出,到“石榴花”“德之馨”等特色服务品牌的打造,铁路干部职工始终以旅客需求为导向。

  站在新起点回望,长珲城际早已超越交通线路的意义,成为东北对外开放的名片、区域协同的纽带。每一寸铁轨都承载着希望,每一趟列车都奔赴着未来。下一个十年,这条钢铁动脉必将继续飞驰,在东北振兴的画卷中书写更壮丽的篇章。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