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珲高铁铺就东北地区的振兴轨道
一条钢铁动脉蜿蜒横亘东北大地,列车风驰电掣间,时空距离被大幅压缩,发展格局就此焕然重塑。长珲高铁开通十年,以43.9万列动车组的奔腾轨迹、2.3亿人次的流动热潮,书写下东北振兴的生动注脚,更解码着区域协同发展的深层逻辑。
十年前,长春到珲春要坐6小时绿皮;十年后,2小时18分,一杯咖啡还没凉就吃到珲春的帝王蟹。长珲高铁今天交出的“十年答卷,让“时间就是效益”从抽象概念化为具象体验。当“三小时旅游圈”覆盖吉林城市群,生产要素得以在更大半径内优化配置,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与新兴产业的拔节生长,都在这条轨道上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加速度。
“高铁+”模式的深化实践,彰显区域发展的强大动力。冰雪经济的火爆出圈,实现了“绿水青山”“冰天雪地”向金山银山的转变。长白山滑雪场超六成的高铁客源占比,松花湖度假区的持续高位运行,揭示出交通便利带来的消费层级跃升,这既是市场扩容的直观体现,更是品质需求的精准回应,一条高铁轨道,把“冷资源”炒成“热产业”。
物流“外挂”让土特产火出圈。珲春口岸帝王蟹的运输奇迹,蛟河木耳、延边苹果梨的市场突围,演绎着物流升级的革命性突破。曾经困于深闺的特色产品,借助冷链物流网络直抵全国餐桌,产业链条由此延伸,经济发展悄悄在车厢里实现飞跃。
双城生活让通勤像坐公交。长珲高铁高频次“公交化”运营催生的“双城生活”,重构着东北人的居住选择与人生规划。计次票、定期票的创新设计,让异地通勤者、商务人士、旅游常客都能享受个性化出行方案。长春上班、吉林安家也变为日常,实现了通勤成本降低与生活质量提升的双重红利,城市边界被轨道磨平,提升了广大乘客是车票在手、说走就走的底气!
站在新的历史节点,长珲高铁仍在疾驰向前。它承载的不仅是南来北往的旅客,更是东北振兴的希望与梦想。当列车穿过丰收的田野,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地理版图的变迁,更是经济版图的重塑;感受到的不仅是速度的提升,更是思想的解放。这条轨道上的振兴之路,为东北全面振兴注入更强劲的动能,向着更加光明的未来疾驰而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