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白高铁开通:以交通升级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

中新网辽宁 杨晨

  9月28日,沈阳至佳木斯高速铁路沈阳至白河段正式开通运营。这条全长430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的高铁线路,以“市市通高铁”的实践成果,为东北地区现代化交通体系建设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作为国家“十四五”规划重点项目,沈白高铁通过技术创新与生态保护的双重突破,在白山黑水间架起一条连接民生、产业与生态的“黄金通道”。

  从交通网络看,沈白高铁构建了东北东部地区快速客运新格局。线路北接长白山站,南连沈阳北站,与京哈、沈大、沈丹、长珲等高铁线路共同形成闭环铁路环线,使辽宁、吉林东部10座城市实现高铁直连。数据显示,沈阳北至长白山站最快1小时53分钟可达,北京朝阳站至长白山站压缩至4小时33分钟,较既有线路缩短1小时23分钟。这一时空压缩效应,直接推动东北城市群从“单点突破”转向“协同联动”,沈阳现代化都市圈“1小时经济圈”与京津冀“4小时经济圈”实现无缝衔接。

  在民生领域,高铁开通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辽宁实现“市市通高铁”后,全省高铁总里程达2387公里,抚顺市民告别无高铁历史,沈阳至抚顺间每日开行32对城际列车,20分钟即可抵达。更深远的影响在于公共资源分配:辽宁北部居民可快速抵达沈阳优质医疗教育资源,省城专家也能深入基层服务;东部山区农产品通过高铁通道进入更大市场,农民增收路径进一步拓宽。

  生态保护与工程建设并重,沈白高铁树立了高寒地区绿色建造新典范。全线桥隧比高达78.4%,穿越长白山支脉11条断裂带,跨越三大水系80余条河流。建设者采用“以桥代路”“以隧代挖”方式绕开17处自然保护区与22处水源地,在浑河特大桥实施悬臂浇筑工艺克服温差位移难题,在新宾隧道运用喷播植草技术实现生态修复。全线设置2174户隔声窗与179处声屏障,构建起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静音走廊”,相关经验已被国铁集团列为高寒高铁智能化建造标杆。

  这条钢铁长龙的贯通,不仅是交通基础设施的升级,更是发展理念的革新。当复兴号动车组在金色秋景中飞驰,它承载的不仅是旅客,更是东北全面振兴的希望——通过要素高效流动推动产业深度融合,通过绿色建造守护生态底线,通过民生改善夯实发展根基。随着沈白高铁持续释放“高铁成网”效应,东北地区将在畅通、绿色、现代的轨道上,驶向更加美好的未来。(完)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