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着高铁看中国】沈白高铁铺就东北全面振兴“快车道”
9月28日,当复兴号列车呼啸着穿行于层林尽染的长白林海,一场名为“坐着高铁看中国·穿越白山黑水”的主题采访活动,正以流动的视角记录东北大地的深刻变迁。刚通车的沈白高铁,不仅是一条交通动脉,更是一扇观察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的窗口,它让“速度与温度”“历史与未来”“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在这片黑土地上交相辉映。
高铁站房成为文化地标,传承中见创新。从抚顺站的“雷锋元素”到通化站的“红旗站房”,高铁车站已超越传统交通枢纽的功能,升华为承载地域精神的文化符号。雷锋展厅与服务台将理想信念融入日常服务,让半个多世纪的精神旗帜在新时代客运空间中传承;而以“红旗”命名的智慧站房,则巧妙地将抗联精神与现代科技交融,使旅客在进出站间完成一场红色文化的沉浸式体验。这种“一站一景”的设计理念,正是交通建设与文化自信深度融合的生动实践。
智能建造赋能绿色发展,速度中显担当。透过媒体团的镜头,我们看到了沈白高铁建设中的创新底色——隧道AI监控、生态特大桥等科技成果,既确保了工程穿越生态敏感区时的安全精准,更兑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庄严承诺。当列车穿梭于松江河国家森林公园,窗外的茫茫林海与车内的高科技体验形成奇妙呼应,这正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最佳注脚。
交通轴线激活区域潜力,流动中促振兴。一条高铁串联起长白山旅游圈、通化葡萄酒产区、抚顺工业遗产等多元业态,使“一日看尽关东景”成为现实。更重要的是,它重构了东北地区的经济地理格局——曾经因交通制约“养在深闺”的特色资源,如今得以借助高铁网络与全国大市场紧密对接;京津冀的资金技术、关东地区的物产文旅,将通过这条“钢铁动脉”加速循环,为东北全面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市场活力。
此次“坐着高铁看中国·穿越白山黑水”主题宣传活动,以沈白高铁为媒介,生动记录了东北地区交通建设与区域发展的最新成果。透过媒体的报道,森林中的现代站房与红色记忆纪念馆等场景,不仅展现了铁路沿线的自然生态与人文底蕴,更揭示了交通动脉如何将生态资源、历史文化和产业优势整合为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
展望未来,沈白高铁也将继续发挥其联通与辐射作用,为推动东北地区融入新发展格局、实现全面振兴注入新生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