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白高铁驶向振兴之路
9月28日,沈阳至佳木斯高速铁路沈阳至白河段(简称沈白高铁)正式开通运营。这条全长430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的高速铁路,不仅让抚顺告别了“无高铁”的历史,也标志着辽宁实现“市市通高铁”,更将东北东部地区快速客运通道连成闭环。白山黑水之间,一条钢铁长龙穿山越岭,串联起沿线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承载着区域协调发展的新希望。
沈白高铁的开通,首先是一次交通格局的重塑。过去,辽宁东部、吉林东南部因山高林密、地形复杂,交通长期受限,发展要素流动不畅。如今,沈阳至长白山最快仅需1小时53分钟,北京至长白山也压缩至4小时33分钟。抚顺、新宾、通化、白山等地首次迈入“高铁时代”,不仅拉近了城市间的物理距离,更打通了人流、物流、信息流高效流通的“任督二脉”。以沈阳为中心,“米”字形高铁网基本成型;以辽吉两省为轴,“C”形通道变“O”形闭环,东北高铁网完成历史性合龙。这种互联互通,为区域协同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
更值得称道的是,这条高铁不仅是速度之线,更是绿色与创新之线。沈白高铁桥隧比高达78.4%,穿越11条断裂带、跨越三大水系80余条河流,还要在年均有效施工期不足200天的极寒环境中推进工程。面对挑战,建设者们以科技破题:优化混凝土配合比应对冻胀开裂,创新“四遍收面工艺”提升轨道平整度,采用“以桥代路”“以隧代挖”最大限度保护生态。全线绕避17处自然保护区和22处水源地,设置近3万平方米隔声窗和8万余米声屏障,真正实现“最小干预、最大保护”。这种对自然的敬畏与对质量的执着,让沈白高铁成为高寒地区智能建造的新标杆。
高铁通达之处,亦是幸福生长之地。沈白高铁沿线旅游资源丰富,却因交通不便长期“养在深闺”。如今,“高铁+旅游”模式迅速落地:抚顺推出“持高铁票免门票”政策,长白山景区迎来更多京津冀游客,沈白长旅游黄金线初具雏形。更令人欣喜的是,高铁带来的不仅是游客,还有教育、医疗、就业等公共资源的共享。辽宁东部偏远地区的农产品可更快进入大城市市场,农民增收有了新渠道;沈阳的优质医疗资源也能更便捷地辐射基层,民生福祉切实提升。
一列列复兴号动车组在金色秋景中飞驰,载着希望驶向未来。沈白高铁的开通,不只是新增一条铁路线,更是为东北全面振兴铺设了一条通途。它缩短的是时空距离,拉近的是人心距离;激活的是沉睡资源,点燃的是发展信心。在这片曾经书写过工业辉煌的土地上,高铁正以无声的力量,推动区域融合、产业升级与民生改善同频共振。
当钢铁动脉贯通白山黑水,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张更密的交通网,更是一个更畅通、更绿色、更温暖的东北。这趟驶向振兴的幸福列车,正载着万千百姓,奔向共同富裕的明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