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厢里的双节红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9月29日中午,G3654次列车缓缓驶离通辽站,熟悉的旋律突然从车厢广播中流淌而出。靠窗坐的李阿姨下意识挺直了背,刚哄好孩子的年轻妈妈跟着轻哼,几个学生模样的姑娘立刻掏出了包里的小国旗,随着节奏轻轻晃动。列车长谢寒冰端着托盘走过,眼角的笑意随着合唱声愈发柔和——这场“家国同庆,畅行旅途”的双节活动,在满车厢的共鸣里正式开启。
三天前,沈阳客运段动车四队的党员们就开始筹备这场特殊的“盛宴”。此刻的5号车厢里,“庆国庆 迎中秋”的红底条幅在顶灯映照下格外醒目,每排座椅后背都别着一面迷你国旗,风一吹便轻轻摇曳,像撒了满车厢的星火。刚上车的小男孩一眼盯上了乘务员手中的国庆主题气球,拽着妈妈的衣角跑过去:“我要和国旗合影!”他踮着脚举着气球的模样,被邻座的老爷爷用手机定格,快门声里混着孩子的笑声,格外清亮。
节目登场时,过道成了最温馨的舞台。乘务员小张跳的《丝路的随想》刚起势,就引来阵阵掌声,她水袖轻扬的模样,让坐前排的老奶奶想起了年轻时看的舞剧,忍不住跟着节拍点头。紧接着,葫芦丝版《映山红》响起,悠扬的曲调穿过车厢缝隙,原本哭闹的婴儿渐渐安静下来,小脑袋随着旋律轻轻晃动。当列车长拿起话筒朗诵《月光下的中国》,“那月光下的长城,那月光下的黄河”的字句刚落,车厢里突然响起整齐的附和,有人悄悄抹了眼角——这是独属于中国人的家国情愫,在飞驰的列车上愈发浓烈。
热闹之外,藏着不动声色的贴心。考虑到小长假带娃旅客多,车队早就在“爱心服务箱”里添了新物件:彩色绘本、拼装积木、卡通贴纸,满满当当塞了半个箱子。刚才要气球的小男孩闹着要找妈妈,乘务员小王掏出一本恐龙绘本,蹲在过道里给他讲起故事,原本焦躁的孩子立刻被吸引,手指着画册上的霸王龙小声问东问西。另一边,刚做完手术的大爷需要温水服药,乘务员小李特意把自己的保温杯递过去,“这水晾到刚好能喝的温度,您慢用”。细微的举动里,藏着比节日氛围更暖的温度。
当《我和我的祖国》旋律再次响起,有人举起手机打开手电筒,晃动的光点与小红旗交相辉映,像把银河搬进了车厢。列车向着北京朝阳疾驰,窗外是祖国的山河,车内是团圆的暖意。这场流动的双节盛宴里,家国情怀藏在歌声里,藏在笑容里,藏在每一次贴心的服务里,随着铁轨的震颤,奔向同一个温暖的目的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