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山小站的“慢火车”,藏着最暖的民生温度
黄柏站——这座藏在东北深山里的小站,60年前因为一趟“救命特快”火遍全国,如今还守着一趟“慢火车”,成了村民们的“生命线”。速度虽不及时速几百公里的高铁,但这趟慢车和小站的故事,也让人觉得暖心。
小站不大,却是深山里的“连接点”。黄柏站看着不起眼,就6名职工,还是个四等站,但对周边村民来说,这地方比什么都重要。站长麻名秋在这干了28年,说“小站是家”,这话真没夸张。周边村民要出山、买东西、看医生,基本都靠经停这的4347/4348次列车。尤其冬天大雪封山的时候,别的路都走不了,就这趟慢火车能通,相当于给深山里留了个“喘气口”。在很多地方都追求“快”,但沈阳铁路部门没忘了这些走得慢的角落,守着小站和慢车,把山里山外连起来,服务地方村民、旅客,这才是真的接地气。
慢火车不慢,装着村民的“好日子”。这趟慢火车全程才115公里,要开近3小时,听着是有点“慢”,但车上藏着大热闹。每逢初一十五,村民们就背着土特产上车卖,形成了“列车大集”,鸡蛋、山货、手工品啥都有,车厢里跟赶庙会似的。对村民来说,这不是一趟简单的火车,是“移动菜市场”,也是“增收通道”——不用扛着东西翻山越岭去赶集,在火车上就能把货卖了,钱也揣进了口袋。沈阳铁路部门也没因为这趟车不赚钱就停了它,反而一直保留着,沈阳铁路部门把民生放在了前头,让山里人的日子能跟着火车一起“动”起来,“人民铁路为人民”从来都不是一句口号,更是无数铁路职工不断践行的初心使命。
老故事新温度,铁路人的坚守最动人。60年前那幕“惊心救援”到现在还让人热血:副营长重伤要送医,黄柏站工作人员急得不行,上报后把普通列车调成“直达特快”,争分夺秒救了人,后来还拍成了电影《特快列车》。现在这趟慢火车,就是当年那趟“救命车”的前身。这么多年过去,小站的红墙尖顶没怎么变,铁路人的劲头也没减——不管是帮村民搬行李,还是照顾车上的老人小孩,都透着一股实在劲儿。“铁路职工用自己的坚守与奉献,他们守着深山,也守着老百姓的期待。
铁路的价值不只有“快”,还有“暖”,“慢火车”它可能没高铁那么耀眼,却像深山里的一盏灯,照着村民出山的路,也照着日子变好的方向。这样的小站和慢车,值得被看见,更值得一直“开”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