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评:十年铸就“黄金线”,东北最美高铁引领区域高质量发展

2015年9月20日,长春至珲春城际铁路全线贯通,以471公里钢铁脉络串联起吉林东部的生态瑰宝与人文积淀。截至2025年,这条设计时速250公里的交通动脉累计运送旅客突破2.3亿人次,日均开行动车组超120列,不仅重塑了东北高铁网的空间格局,更成为推动经济转型、文旅融合与民生改善的“超级引擎”。
长珲高铁将长春至延吉的通行时间从7小时压缩至2小时,实现“朝发夕返”的通勤式运营。这一变革直接催生了吉林省“2小时经济圈”,让“早吃延吉冷面、午赏长白山雪”成为日常。这种时空压缩效应,正在重塑千万人的生活轨迹:长春上班族乘高铁到珲春谈生意当日往返、延吉教师周末赴长春研修充电,计次票、中铁银通卡等便民产品,更让“双城生活”从梦想照进现实。
依托长白山、松花湖、防川景区等世界级资源,长珲高铁构建了“一线串九珠”的文旅格局,推动延边州今年上半年旅游收入突破434.7亿元,同比增幅近五成。沿线城市依托高铁推出的冰雪体验、民俗文化等特色产品,实现了游客清晨在吉林赏雾凇,午后赴延吉体验朝鲜族民俗,傍晚到长白山滑雪的“无缝衔接”旅行体验。高铁带来的客流让乡村焕发新生,成为共同富裕的新路径。
“人享其行、物畅其流”。如果说客运繁荣是高铁的显性价值,那么物流升级则是其更深层的经济赋能。在珲春,195 吨帝王蟹通过高铁冷链 4 小时直达长春、沈阳市场;延边辣白菜、打糕等特色美食借高铁东风销往全国。长珲高铁作为核心干线,持续发挥“全域联动”作用,助力东北打造对外开放新前沿。长珲高铁用十年实践跃升为区域发展的“黄金线”,证明了高铁不仅是交通工具,更是东北产业升级的生动缩影。
2.3亿人次的流动,丈量出一条高铁对民生改善的深度、对文化传承的温度、对经济转型的力度。东北最美高铁以十年坚守,诠释了“交通强国”的时代价值,也为全球高寒地区高铁建设提供了“中国方案”。这条“最美高铁”,正在新时代东北振兴的征程上,跑出更强劲的加速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