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节奏”中的“慢关怀”,是衡量社会文明的尺度
近日,郑州一网友发问:移动互联网普及,没想到在手机可以订票的年代,竟然还有火车票代售点?铁路12306回应,代售点服务老年人和偏远地区乘客仍有价值。一问一答中,是否应为少数人的需求而设立代售点的观点,引起网络广泛讨论。
红火一时的火车票代售点,在城市里渐渐少了存在感。当下,网上购票、扫码支付、刷脸进站成为出行主流,“铁路+互联网”模式的开启,意味着传统的购票模式正遭受着科技创新浪潮下“快节奏”生活的冲刷,缓缓地退出历史舞台。然而,“光之所至,影必随之”。老年人受到年龄制约,学习和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比较弱。在“快节奏”道路上如何关照老年人,怎样给予他们“慢关怀”,是一道难题。
在笔者看来,如今的高铁时代,“快节奏”的生活方式成为主流,但依然需要关注那些“走得慢”的人。一方面,要让老年人更好地适应“数字化生活”,最简单的方式就是降低智能操作的门槛。在科技方面,12306系统推出敬老版,页面简洁,大字体高对比度,一键购票、语音播报等功能,每一个细节都透露着对老年旅客的关怀。
除了科技创新,“慢关怀”还体现在旅游出行中。在沈阳铁路部门推出的“沈铁假日·大美新疆之旅”银发专列中,从座椅设计、列车空间宽敞度,到适合老年人口味的特色餐食,再到列车上的随车医护人员与常用药品,铁路部门精准对接老年人需求,为老年群体提供温馨、舒适的旅行体验。这种量身定制的旅行方式,不仅提升了老年人的出行意愿,也让老年人有了更多更强烈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火车票代售点保留,映射着一个社会对老年群体的温情凝视。时光易逝,韶华难留。每个人都会经历衰老的那段岁月。铁路部门的“慢关怀”让时代发展充满温度,提醒着社会需要等一等走得慢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