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留火车票代售点 是铁路在科技浪潮中的温暖守护

本站 张禹 林杨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某地有网友发问:移动互联网普及,没想到在手机可以订票的年代,竟然还有火车票代售点?国庆期间若线上无票,代售点能否买到票?对于火车票代售点的话题引发广泛讨论。

  随着网络购票的普及,市场对火车票代售点的需求大幅减少,面对科技发展对传统服务行业的冲击,曾经排队购票的火爆场景一去不复返。在移动网络普及的年代,继续设置火车票代售点,是铁路部门对老年、残障及其他脱网人群关爱的体现。

  一直以来,铁路部门秉承“人民铁路为人民”的宗旨,畅导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对特殊群体的关怀是必不可少的一环。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我国60岁以上脱网老年人约1.14亿,另有8500万残障人士。这些人有的使用没有上网功能的老年机,有的甚至连老年机也不会用。对于这些群体的出行购票需求,除了人多喧嚣的火车站,分布在各地的火车票代售点是最好的“快捷方式”。这些代售点大多距火车站较远,有的分布在偏僻的位置。购票时既有传统售票的现金结算,又有现代的电子支付,并同时具备选座、选铺功能,非常适合老年人及脱网人群。

  火车票代售点为不熟悉网上购票操作的老年人、残障人士提供了非常便捷的服务。在网络订票、刷脸乘车的科技出行年代,火车票代售点的存在,充分体现了铁路部门“全面服务好,重点照顾到”的原则。中国铁路既要“服务大众”,又要“不落一人”;既要保障多数人享受到数字化浪潮带来的便利,也要保障老年人等脱网群体享有出行的尊严,不被边缘化。对特殊群体的关爱,要体现出给予他们必要的支持,这正是火车票代售点存在至今的社会价值。

  火车票代售点不是被人们遗忘的角落,而是科技浪潮中为特殊群体守护的一方天地。既是时代科技与人文交融中搭建的一座沟通桥梁,更是铁路部门在公共服务均等化理念中的生动实践。小小的火车票代售点,像象个特殊的符号,见证着时代变迁,坚守着中国铁路服务的初心,温暖着每一个出行者的旅程。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