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最美高铁”十年:赋能区域振兴
2025年9月20日,长珲城际铁路迎来开通运营十周年。十年间,43.9万列动车组安全开行,2.3亿人次旅客在这条“东北最美高铁”上穿梭往来。从曾经的山水阻隔到如今的“轨道上的风景长廊”,长珲高铁不仅是一条交通线,更是串联区域发展、民生幸福的“黄金纽带”。
十年前,长白山的皑皑白雪、延边的朝鲜族民俗,虽令无数游客心向往之,却因交通不便,让这份“东北之美”多了几分遥不可及。而今天,471公里的轨道串起13座车站,长白山、拉法山、松花湖等景点如珍珠般被串联成链。游客清晨从长春出发,正午便能在珲春的边境小城品尝朝鲜族美食,傍晚又可沉醉于蛟河红叶谷的层林尽染——高铁的“时空压缩”效应,让“一日跨三景”从奢望变成日常。这份便捷直接转化为经济活力,今年上半年,延边州接待国内游客3370.7万人次,旅游收入434.7亿元,同比增幅均超48%,高铁俨然成为旅游经济的加速器,让沿线的山水风情真正变成了发展引擎。
高铁的价值远不止于客运。在珲春,195吨帝王蟹通过高铁冷链一路北上,端上长春、沈阳市民的餐桌——这条“最美高铁”同时也是一条“鲜味传送带”。它以高效稳定的运输能力,打破了地域对特色产业的桎梏,让延边的优质农产品走出深山、走向全国,也为长春、沈阳的消费市场注入了“东北风味”的新活力。这种一端连接产业、一端连接市场的模式,正是高铁赋能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生动写照,它让“产运融合”从概念变成了实实在在的产业升级路径。
对沿线居民而言,长珲高铁更像是一条“幸福通勤线”。核心区段每10分钟一班的密集班次,计次票、定期票的灵活选择,让“双城生活”不再是梦想。有人清晨从延吉出发,在长春的写字楼开启职场奋斗;有人周末从长春奔赴珲春,在边境小城享受慢节奏的周末……高铁不仅缩短了城市间的物理距离,更拓展了人们的生活半径,让“工作在都市、生活在宜居小城”的理想照进现实。这种民生层面的获得感,是高铁十年发展最温暖的结晶。
从旅游经济的爆发式增长,到特色产业的破圈发展,再到民生福祉的持续提升,长珲城际铁路的十年,是2.3亿人次流动的十年,更是东北区域振兴的十年。在东北大地上织就出“人畅其行、货畅其流、城畅其兴”的幸福图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