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通线通信安全卫士掠影
9月22日6时10分,京通线施工驻地,两个年轻人正在吃早餐。一个年轻人笑着说:“昨晚你说梦话了,态度老严厉了。‘不能挖,必须把通信缆线排迁出来再挖!’”
这两个年轻人是沈阳通信段参与京通线施工的防护人员。为了配合京通线隆化站至朝阳地站区段大规模的病害桥整治、隧道病害整治转线Ⅰ级施工,沈阳通信段在铁路桥换梁、平改立、隧道整治等百余处施工点投入了121名工作人员,负责守护施工现场通信设施安全,这两个年轻人是其中的两位。
吃过早餐,两个年轻人便直奔施工人员运送车而去。作业点分布在京通线各处,每天早晚都有专车负责接送参与施工的人员。根据工作需要,一部分人员的工作时间是早八点至晚八点,一部分人是晚八点至第二天早八点。在燕山山脉的褶皱里,运送防护人员的4台车辆要来来回回跑好几趟。
车行至京通线广德号至银镇区间K318公里处,防护员张越峰下了车。此处是水害处所整治点,为了确保整治施工中光电缆安全,需要先将通信缆线排迁出来,小张负责排迁过程中缆线的安全防护工作。他不停地在光缆径路上走动着,锐利的目光扫过作业面,监督着每一个作业人员的行为。排迁径路上有一个老树根,根须包裹缆线而生,为挖掘缆线增加了难度,排迁人员用铁锹一点一点抠,进度很慢。粗壮的根须与缆线相似,排迁人员不胜其烦。小张蹲在树根旁边叮嘱着:“慢点挖,分清根须还是缆线再下锹。这里的24芯光缆,承载着骨干网、局域网等业务,对行车指挥具有重大影响,千万不能挖断。”
隔着一条路,远处布敦河大桥上,大型机械挥舞着有力的“手臂”正在更换桥梁。防护员徐景琪头戴安全帽,在大桥下警觉地巡视着。他认真地查看着水泥袋保护下的缆线,不时扶正防护锥,捋捋防护旗,让警示标识更加醒目,提示施工人员、机械,避免误伤缆线。一部分从桥上排迁下来的光缆挂在封闭网上,小徐把防护精力主要放在进网门处,这里的缆线存在被进出网的人员和工具刮到的风险。他已经与施工单位沟通过,正在等待施工单位配合,对此处缆线采取架空方式保护起来。
上午,安全科副科长鲍小亮沿着京通线上行方向检查一圈。来到布敦河大桥下,他仰起头看着轰鸣的机械,对小徐说:“小心点飞下来的石砟,光缆安全重要,人身安全更重要!”小徐扶了扶安全帽,点点头。
下午,驻扎京通线指挥的副段长赵宝祥按照惯例,来到每个施工点进行指导检查。在京通线333K+822m道口,他正在查看平改立施工现场缆线状况。防护员赵嘉铭迎上来,赵段长提示他:“施工现场环境及状态实时在变,要紧盯变点,如果作业面发生有可能影响光电缆安全的变化,一定要及时沟通。”
太阳下山,夜风阵阵,在京通线庙宫一号隧道,一台大型机械正在隧道壁上开挖排水槽,隧道内噪声震天,碎石横飞,粉尘弥漫。赤峰通信车间防护员乌拉紧跟着作业中的机械,透过漫天石灰紧盯着通信缆线。一旦发现可能危及缆线安全的迹象,他便立即伸手示意停止作业。秋分时节,隧道外树木依然葱茏,隧道内却似乎进入了寒冬,即使穿上了棉大衣,却依然把人冻得透心凉。乌拉裹紧棉大衣,冷得扛不住了,就在原地活动活动,可眼睛却没有离开通信设施。
9月23日早晨,“贴身守卫”通信设施防护员们,从各作业点陆续返回驻地。灿烂的晨光洒在他们身上,仿佛为通信安全卫士的身影镀上了一层金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