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载动车组“医”路深耕:动车“医者”的青春蜕变记
如果把ATP(列车超速防护系统)、LKJ(列车运行临控装置)这些车载设备比喻成动车组的中枢神经,那刘开放就是动车组的神经科医生,他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这些设备,每一个零部件、每一根走线无不牵动着他的心。
如今,有着11年“从医”经验的小刘,已经成长为沈阳电务段沈阳南动车车载设备车间高级修装配工区的班长,从业务“小白”,到深耕钻研,积极推进沈阳局动车组三级修自主修,并成功将检修效率提升了6倍的技术“大拿”,先后获得段“星级信号工”、“车载板件维修工匠”、“小东式青年”、“先进生产者”,以及集团公司“技术能手”、全路“技术能手”和“青年岗位能手”等称号,走出了一条步履坚实的青春蜕变之路。
勤思善悟:精进检修他有绝招儿
2014年,23岁的刘开放自辽宁铁道职业学院信号专业毕业,入职锦州电务段,次年调入沈阳电务段。工作之初,动车组三级修还无法实现自主修,对厂家的依赖导致检修作业进度慢、隐患查找时效低等难题,像压在小刘心头的一块石头,让他感到心里很不踏实。
于是,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啃下这块硬骨头。白天,他不错过厂家人员安装和调试设备的每个细节,录下所有作业流程,回去再反复查看和记录,遇到疑惑不解,立即请教。晚上,他一面翻资料、学电路、背原理,一面整理笔记、反复模拟练习,笔记做了一本又一本,梳理了20余种常见英语故障语句及处理方法。最终,熟练掌握了CRH5型、CRH380型三级修的检修流程。2015年8月,当他和工友们望着首列完成自主三级修的动车组缓缓驶出高级修基地的时候,心中不禁涌起激动和自豪,自此,也开启了沈阳局集团公司动车组车载设备三级修的崭新历程。
十年间,刘开放带领工区圆满完成CRH5型动车组三级修自主检修116组,CRH380型动车组三级修自主检修215组,CR400BF型复兴号动车组三级修自主检修31组,共计362组检修任务,单组检修时长从最开始的130余工作日,提升到22个工作日。
动车组车载设备检修,包括对车顶、车上、车下设备进行拆卸测试和外观检查,其中,车下走行部设备检修尤为复杂,每组CRH5型动车组需要18种、264个螺丝和垫片,每组CRH380型动车组需要27种、552个螺丝和垫片,数量大、种类多,别说是新职工,即使是经验丰富的检修员也感到头疼。为了改善这种新人上手慢,安装设备缺乏限制约束的现状,刘开放在工具材料的存放上动起了心思。
他针对每种走行部设备安装、拆卸,以及速度传感器检修和车上热塑等不同单项作业,设计了专门的拆卸箱、安装箱、工具包和摆放架,让近百余种工具实现了“一个萝卜一个坑”,如有工具遗漏一眼便知,让毫米之差的螺丝、垫片们也都找到了归属,检修者根据每天不同的检修任务携带相应的作业箱和摆放架,避免因型号复杂,区别不明显导致的安装误差,为标准化规范化作业上了一把锁。
然而上一把锁,他还不放心,他又针对不同的摆放架设计了专属二维码,即使是第一天上岗的新职工,也能通过扫码,查看应该如何针对单项作业摆放与其对应的螺丝、螺塞、线缆固定卡子等材料,通过这种规范直观的数据管理模式,作业人员只要完成作业前、后两次扫码核对,便能最大限度地实现精准准备材料、防止作业误差,极大地保障和提升了安全生产效率和标准化作业水平。
尽责履职:设备安全他昼夜守护
2019年,300S型动车组ATO自动驾驶设备进入紧张的联调联试阶段,为了不延误三级修的检修进度,他利用休息时间参加设备调试。寒来暑往,他已经记不清跟车走过了多少路程,为了保证新设备的稳定运行,把列车停靠位置误差控制在正负50厘米之间,他需要测量每次停车的实际误差,然后进行数据汇总,晚上列车入库后,再结合白天收集到的各种异常数据抽丝剥茧,逐一“诊治”。
2019年8月,刘开放添乘G8168次列车,13时01分,正在吃午饭的小刘突然感到一阵急促的刹停,他顿感不妙,望向车外果然车还未到站,他放下盒饭,立即从人群中迅速挤向车头,到达司机室后,初步查看确定是ATP设备故障,他马上拦停了司机的断电操作,因为300S型动车组ATP车载设备是热备系统,故障后会自动切换到备用系统,自检成功后便能继续运行,这一关键操作大大缩短了列车临时停车的时间,几分钟后,车辆顺利完成自检,继续运行。晚上回库后,他第一时间对故障数据进行分析,找到了问题症结是EVC板卡故障所致,更换板卡后试验良好,确保了次日动车组车载设备安全可靠运行。
随着ATO自动驾驶添乘调试工作的不断推进和深入,刘开放越发感到自己专业知识的短板和不足,他主动向技术专家学习新知识和新设备原理,遇到疑难问题,就电话咨询请教,围绕基础数据和设备运行状态,与厂家人员共同探讨软件升级和硬件改造的方向方法,为即将进入三级修的300S型动车组ATP+ATO设备的自主检修打下坚实基础。
经过为期一年半的设备调试,他圆满完成了120次添乘任务,现场学习了TCR与主机通信中断和EVC板卡故障导致的紧急制动、DMI按键不良、ATP宕机等异常情况的处置方法,为动车组车载设备隐患的早发现、早诊断、早处置积累了大量经验。
刘开放所在的三级修工区,除了日常肩负的检修任务,还要负责出厂车添乘、临时故障处理等多项任务,由于车载设备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为了保证春运、暑运、除夕、国庆等重要时间段和节假日旅客出行的安全正点,刘开放要保证24小时开机待命,经常是深更半夜电话响起,便要随叫随到,远到武汉、西安,近到大连、北京,车跑到哪里,他便追到哪里。
2018年盛夏的一天,刘开放接到紧急任务,要立即赶到沈阳南站,随车处置分析,以保证次日列车返程时车载设备稳定运行。他一分钟都不敢耽搁,火速赶往车站,上车后,他第一时间将数据导出传递给车间和段分析人员,进行实时分析,确定了是ATP中的一个模块出现异常后,立即协调外局厂家人员和检修所进行处置并配合试验,次日天亮前,车载设备全部完成安装试验,达到运行标准。4点半,动车组“耳聪目明”地驶出北京虹桥站动车所,忙碌了一夜的刘开放已经熬红了双眼,他要在返程中继续监测设备的运行状态。
也许,他是最熟悉深夜和凌晨的人,因为,无数个这样的时刻,他都与他的车载设备在一起负重前行,只因肩上有责任,心中有信仰。
深耕钻研:创新传艺他倾心引领
日常检修中,刘开放心细如发,那些藏在角落里的细微问题,总能被他敏锐捕捉,例如电源板绿灯略弱、ATP组匣浮动连接器插针缩针、弯针等旁人难以察觉的小瑕疵,都逃不过他的眼睛,这份“吹毛求疵”的细致,成为他检修质量高的法宝神器。
小刘凡事总是喜欢刨根问底,这份钻劲也让他在创新上独具优势,他总能针对生产中的实际需求研究出实用的创新工装,一次,车载设备厂家对200C控制组匣进行了改造,随之而来的是其取电接口也发生了改变,导致原有的取电器工装无法在新控制组匣上使用,他仔细研究设备原理图,经过多次试验,成功研制出适合新控制组匣的取电器工装,此工装能够实现无主控钥匙下载数据,在应急处置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动车组三级修检修作业过程中,需要对TCR线圈的电阻、电感、品质因数等指标进行测试,但在车上无法直接进行测试,每次都要对TCR线圈插头进行拆卸后才能测试,反复插拔不仅增加了作业步骤,也增加了设备的隐患概率。刘开放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他反复对各种转接接头进行对接试验,最终,根据ATP不同型号研制作出200C、300T、300S设备的专用TCR线圈测试工装线,此工装可以实现在车上直接测试车下TCR线圈指标,免去了反复拆卸的繁琐的同时,还能同步完成对车体内TCR布线的测试,扩大了检测范围,确保了设备工作性能更加趋于稳定。
在动车组三级修检修DMS设备调试作业中,需使用专业设备,该设备价格昂贵,且需要转接,如遇接触不良,时常错过值班室安排的DMS设备调试时间,无形中增加了工作量。对此,刘开放又展开新一轮的技术攻关。他对设备原理进行深入研究,反复进行导通测试,研制出DMS设备调试工装线,将原厂需转接的工装线,改进为一根,不仅工作稳定,故障率也大幅降低。
车载设备TCR、BTM天线安装在车下,动车组三级修检修中需要对其进行拆卸安装和调试,但在天线安装的方向和角度等方面的标准卡控却始终是一个空白,为了实现设备的最佳运行状态,2019年,集团公司电务部牵头,沈阳电务段沈阳南动车车载设备车间全力配合,开始这项极具挑战性的天线检测工装研发。
刘开放负责新检测工装基础数据的收集和试验调试工作,为此,他认真进行试验和记录,积极与车辆部分协调沟通,试验过程中,他不放过任何一处极微小的瑕疵,每一项数据都要经过反复、多次测量和评估,力争让新设备读出更加稳定和全面的数据。同时,还要进行手动测量,通过两组数据相比较,从而对新设备的激光传感装置进行微米极的调整,以实现测量精度的极限提升。经过半年的精心试验,他先后发现显示屏固定不稳、连接插座退针、电子显示器闪屏、接口刮碰导致数据采集不完整、数据转储障碍、测量齐度难以控制等多处设计缺陷,并配合设计人员进行改进升级,全新的天线测量工装,实现了对固定调试、附度、偏移、扭转等数据的微米极控制,极大地简化了测量步骤,提高了作业效率,保证了天线安装的稳定性和精确度,产品通过试验后运用效果良好。
2020年,刘开放顺利通过考核成为一名车载专业技师,他不仅自身积极要求进步,更难能可贵的是,还总想着带动身边的人一起进步。检修作业之余,他带领其他青工开展专业学习和岗位练兵,还办起了“线上课堂”,有的“00”后粗心贪玩,他就反反复复耐心指导,几年间,他的徒弟们也相继在专业竞赛中展露头脚。
“十年磨一剑,出鞘必锋芒”,在不间断的学习和工作中,刘开放积累了大量专业知识和应急处置经验,这些也为他在技能竞赛中取得佳绩埋下伏笔。他先后在2023、2024年集团公司ATP技能竞赛中取得第三名和第一名的好成绩。全局专业“状元”的头衔没有让他迷失方向,反而给了他更多鞭策。
2024年,为了进一步提升技能开阔眼界,他怀揣对高铁事业的敬畏和对车载专业的执着,进入国赛备战。他深知更高平台高手如芸,靠得是真本事和硬功夫。为了学习更多更深的专业知识,他吃住在单位,一边组织日常作业,一边带领其他几名工友共同学技练功,吃饭睡觉都捧着各种技术规范,白天忙完检修和班组管理,晚上便是他精进技艺的“黄金时间”,供电、BTM接口、LKJ接口等电路图复杂且易混,他就反复模画,背记走线。有的操作流程复杂繁琐,他就反复演练,直到熟练掌握。经常是围着实训台查找故障,找着找着天就亮了。为了更好的掌握练功台的内部结构,他索性把练功台大卸八块,通过对300T模块、TCR主机、各种显示器、断路器等组件进行拆卸和安装,使设备原理更加生动鲜活地印记在脑子里。
这一年,刘开放不仅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取得全国铁道行业职业技能竞赛ATP项目第七名的好成绩,获得“全路技术能手”称号,同时,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从晨曦微露到星光满天,从单个部件的检修到团队技艺的传承,刘开放用十一个春秋诠释着坚守与成长的意义,他的“绝招”里藏着千万次的琢磨,他的“守护”中饱含着对高铁安全的极致追求,他的“引领”间彰显着责任与担当。未来,他将继续以初心映匠心,以青春之光闪耀在守护列车安全的每一公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