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最美高铁”穿行十年,铺就民生幸福路与振兴快车道

本站 陈斌

  一条铁路,能改变什么?十年前,长珲城际铁路(长春至珲春)正式开通运营。十年后,这条被誉为“东北最美高铁”的线路,已累计运送旅客逾2.3亿人次。数字背后,是无数家庭的团圆路、学子的求学路、游客的赏景路,更是一条激活边疆经济、串联城乡发展的振兴之路。

  这不是一条普通的铁路,它穿林海、跨雪原、越江河,将长白山的皑皑白雪、镜泊湖的潋滟波光、延边朝鲜族的民俗风情,一一串连成线。窗外是流动的风景画,窗内是流动的民生温度。过去从长春到延边需耗时七八个小时,如今最快仅需2小时18分。时间被压缩的,不只是物理距离,更是心理距离;被拉近的,不只是城市之间,更是人心与希望。

  在民生层面,“最美高铁”是最暖的民生工程。对于边疆百姓而言,它意味着看病不必再辗转颠簸,孩子上学有了更多优质选择,老人探亲不再望“路”兴叹。尤其对老年人群体,高铁带来的不仅是速度,更是尊严与便利。曾有八旬老人坐上首发列车激动落泪:“这辈子没想到,能坐着这么舒服的车去看女儿。”这种朴素的情感,正是交通为民最真实的注脚。

  更令人动容的是,铁路并未因“美”而止步于观光功能。它悄然重塑着区域发展格局。沿线城市如敦化、安图、延吉、珲春,借高铁之势,文旅产业蓬勃兴起,民宿、餐饮、手工艺品销售全面开花。曾经“养在深闺人未识”的边陲小城,如今成为全国游客争相打卡的“诗与远方”。数据显示,珲春市旅游收入十年增长超5倍,延边州接待游客量年均增幅达15%以上。高铁所至,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随之汇聚,沉睡的资源被唤醒,静默的土地焕发生机。

  十年来,长珲高铁不仅是一条运输线,更是一条情感线、发展线、共富线。它让“冷资源”变成“热经济”,让“边陲末梢”变为“开放前沿”,让“绿水青山”真正转化为“金山银山”。沿线百姓的笑容、游客的赞叹、商户的增收、城市的蝶变,都是这条铁路无声却有力的答卷。

  站在新的起点回望,长珲高铁的十年,是中国铁路服务民生、赋能区域发展的缩影。它用钢铁之躯承载万家灯火,用速度与温度书写新时代的“山河答卷”。未来,随着更多类似线路的延伸与优化,我们有理由相信:铁路不仅会继续跑出加速度,更将持续传递民生的厚度、发展的热度与时代的温度。

  最美的风景在路上,最好的生活在前方。而铁路,正载着亿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稳稳驶向下一个春天。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