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东北振兴论坛在东北大学举办
中新网辽宁新闻9月23日电(通讯员 赵球) 2025年9月22日,由东北大学、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吉林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主办,中国东北振兴研究院承办,辽宁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辽宁省新型智库联盟、亿达集团、东北财经大学东北全面振兴研究院、东北大学学报编辑部、东北大学服务东北全面振兴委员会办公室支持的“从‘十四五’到‘十五五’:东北振兴的进展与突破”2025东北振兴论坛暨第三届东北振兴发展智库论坛在东北大学成功举办。全国政协委员、辽宁省政协原主席夏德仁,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原会长彭森,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原副部长于洪君,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原副理事长王忠民,全国工商联原副主席、亿达集团董事局主席孙荫环,东北大学党委书记郭海,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中国东北振兴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辽宁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杜长征出席开幕式,东北大学副校长、中国东北振兴研究院执行院长徐峰主持开幕式。来自国家部委、国家级智库、高校、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辽宁省内相关职能部门领导以及来自媒体的代表参加此次论坛。

夏德仁认为,“十四五”时期是东北振兴发展情况比较好的五年,一是经济回升势头显现,二是产业结构调整取得重大突破,三是改革开放有了新的进展,四是面向东北亚的对外开放打开新的局面,五是民生改善和社会事业发展都取得积极进步。但体制机制障碍、内生动力不足、产业老化、创新能力释放不充分、新兴产业滞后与人口老龄化、人才流失等问题仍待破解。夏德仁强调,面向“十五五”,在百年变局和大国博弈大背景下,东北是维护国家“五大安全”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十分重要的战略支撑,需以更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实现新突破。一是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坚定不移打好打赢全面深化改革攻坚战;二是要抢抓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推动产业结构全面优化升级;三是要承担起东北地区在国家统筹发展与安全方面的重大责任。
郭海指出,智库是一流大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突破点,是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智力平台。中国东北振兴研究院自成立以来,聚焦东北振兴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东北经济社会发展决策提供智力支持,服务决策的能力和水平日益增强,思想库和智囊团作用不断彰显。今年是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的关键之年,也是“十四五”收官和“十五五”谋划之年。面向未来,东北大学将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和关于东北、辽宁振兴发展系列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把中国东北振兴研究院等智库建设纳入“双一流”建设整体布局,构建一流学科与高端智库协同发展的新格局,不断提升智库的整合性、影响力和贡献度,在建设教育强国、推动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中展现更大的担当和作为。
迟福林以“百年变局下的东北全面振兴”为题发表致辞演讲。迟福林认为,百年变局下,要把握区域自由贸易大趋势,抓住地缘政治格局变化下东北亚区域合作新机遇,形成东北全面振兴的新动力。第一,抓住东北亚区域合作新机遇。一是要抓住东北亚区域内自由贸易发展新机遇;二是要抓住中俄蒙产能合作新机遇;三是要抓住上合组织强化经贸合作新机遇;四是要抓住RCEP框架下中韩合作新机遇。第二,推进东北与东北亚产能合作与自由贸易进程。一是要强化“东北—远东”经贸合作;二是要推进能源项下的自由贸易进程;三是要积极争取上合组织某些重大项目落户东北;四是要推进中韩服务贸易进程。第三,打造面向东北亚自主开放、单边开放新前沿。一是要推进东北面向东北亚科教领域的单边开放;二是要推进人工智能领域面向日韩等的单边开放;三是要以边境口岸为重要平台打造国内市场东北延伸带。

杜长征在致辞中指出,“十四五”以来,辽宁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锚定新型工业化,以建设4个万亿级产业基地和22个重点产业集群为抓手,做实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推动工业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产业核心竞争力持续增强。面向“十五五”,辽宁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牢记以工业振兴引领全面振兴使命,共同谱写辽宁工业新辉煌。一是统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构建具有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二是强化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激发动力活力;三是强化产业协同与区域合作良性发展,推进上下游协同创新和大中小企业融通,筑牢产业发展基本盘,塑造区域特色优势。
开幕式上,举行了《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研究丛书》发布仪式。夏德仁、孙荫环、迟福林、郭海、辽宁人民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蔡文祥共同为丛书揭幕。该丛书由中国东北振兴研究院组织编写、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汇聚了近年来国内权威专家学者围绕东北全面振兴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系列研究成果,入选“十四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
开幕式后举行了“从‘十四五’到‘十五五’:东北振兴的进展与突破”全体大会。大会由彭森主持,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原副部长于洪君,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原副理事长王忠民,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原所长史丹,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国式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张占斌,中国银行原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中国服务贸易协会副会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原部长赵晋平,吉林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东北振兴发展研究院院长邴正,辽宁省人民政府研究室原主任乔军围绕会议主题发表了主题演讲。作为下届东北振兴发展智库论坛承办单位代表,内蒙古民族大学副校长杨恒山作了表态致辞。
本次论坛还以“科学谋划东北地区‘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推动东北全面振兴”为主题举办两场平行论坛。

“科学谋划东北地区‘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平行论坛由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杨睿主持。中国东北振兴研究院副院长李凯,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东北亚研究所研究员、东北亚战略研究院首席专家笪志刚,哈尔滨工程大学国家安全与东北振兴发展研究院首席专家宋加忠,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丁晓燕,辽宁省政协提案委员会副主任李万军,辽宁省委财经办(改革办)原副主任李方喜,东北财经大学副校长兼国际经济贸易学院院长施锦芳,东北大学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院长田鹏颖等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围绕会议主题发表演讲。彭森、迟福林、张占斌等参加讨论交流。
“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平行论坛由中国东北振兴研究院智库专家孟继民主持。内蒙古自治区社科联原一级巡视员、专职副主席胡益华,辽宁省政协文化和文史资料委员会主任张连波,致公党辽宁省委会专职副主委卜兰杰,辽宁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梁启东,民革沈阳市委会副主委、辽宁省政府参事金福,东北财经大学科研处处长、东北全面振兴研究院院长周学仁,辽宁省工业和信息化发展研究院院长郭建国,辽宁大学地方财政研究院研究员姜健力等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围绕会议主题发表演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