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山越雪,沈白高铁绘就活力奔腾图
晨光熹微,复兴号银龙划破雾霭,驶入通化站台。近日,有媒体记者踏上列车,亲历辽、吉山水间的时空折叠:清晨从山水剪影的通化站出发,上午登临长白山雪峰,午后漫步沈阳故宫,夜色未沉已安然返程。这条即将腾跃的钢铁动脉——沈佳高铁沈白段(以下简称沈白高铁),以430公里轨迹兑现“一日三城”的畅想,更以雷霆之速激活东北山河的脉搏。
“快、稳、美”是试乘者最直白的赞叹。329公里/小时的显示屏数字无声跃动,窗外林海雪原如画卷流转,车厢内茶杯稳立桌沿,速度与从容在此奇妙共生。通化至长白山3小时颠簸缩至1小时疾驰,沈阳至长白山90分钟瞬达。这不仅仅是速度的突破与时间的缩短,更是沈阳铁路部门以实际行动,跨越山川地理屏障,将“天堑变通途”的庄严承诺化作了乘客可感可触的现实篇章。
惊艳,始于站台。通化站以“红色之城”为精神内核,冰雪纹样的幕墙与枫叶造型的吊顶交相辉映,娓娓道来这片土地的山魂水韵;长白山西站则将自然之美融入3.37万平方米的广阔空间,远眺轨道如银线穿山越岭,勾勒出天工与人工的和谐对话。车站不再只是匆匆过往的驿站,更化身为一座座浓缩地域文化的微型博物馆。它让“快旅”节省了时间,更以“慢游”留住了文化记忆。沉睡的山水、历史和民俗资源,自此被唤醒,汇入奔腾不息的时代洪流。
作为国家“八纵八横”高铁网关键落子,沈白高铁将白山黑水缝合为活力板块。向北焊接哈大走廊,向南贯通京沈干线,东北东部“断层带”终成开放前沿。这条钢铁动脉不仅重塑了区域经济地理,更将沉睡的资源禀赋激活为流动的发展动能。当药农晨采的鲜参午抵沈阳展会,工程师半日往返长白山调试风机,黑土地涌动的春潮正随轨道奔涌。它缩短的不仅是时空距离,更是心理距离,让曾经边缘的山川林海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为老工业基地的转型升级注入奔涌的活力。
银龙载着游客观雪、读史、赏红枫,沈白高铁如同一把时代的钥匙,不仅打开了东北山川的交通枷锁,更解锁了区域协同发展的无限未来。它让速度与诗意并肩飞驰,让远方变成咫尺的乡邻。这钢铁脉络所及之处,既是地理空间的深刻重构,也是人民幸福感的持续延伸,见证着东北大地的崭新崛起与永恒生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