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节”运输开启:见证活力满满的“流动中国”
据悉,铁路国庆中秋假期运输自9月29日开始,至10月10日结束,为期12天,预计全国铁路共发送旅客2.19亿人次,10月1日为客流最高峰日。这是超过两亿人次的出行期待,也是一个国家交通运输体系应对巨大需求的精准调配与温度。
今年中秋与国庆假期无缝衔接,形成了8天超长假期。9月29日至10月2日、10月7日至10月9日的高峰时段,铁路部门安排开行夜间高铁来应对客流压力。部分线路上午时段的高铁车次开票一小时就销售一空。据国铁集团运输部负责人介绍,铁路12306将兼顾长短途需求,向客流集中的车站及时投放票额。在长途票额充足时,系统会自动分时段将部分票额转移到沿途各站。如此安排就为小长假能达到运量需求,同时学生预约购票服务已成为常态化运行。符合条件的学生旅客可在开车前第20天至第17天,通过铁路12306网站“学生预约购票服务”专区填报需求。
更加值得关注的是,今年假期较长,旅游市场火爆。同时很多游客不再满足于单一目的地,而是更倾向于一次假期玩转多城,高铁和“飞机+高铁”组合的“联动游”特征尤为突出。
这个超长假期,铁路运输不仅是一场大规模的人口迁徙,更是经济社会活力的窗口。从高峰运行图到夜间高铁,从系统优化到服务创新,都彰显了中国在交通领域的自信与实力。同时铁路部门通过优化中转换乘流程、提升站车服务品质等措施,为旅客提供更加舒适便捷的出行体验。这些服务优化举措,不仅提升了旅客的出行满意度,也彰显了中国交通服务的温度。
此外,学生旅客可通过预约服务提前购票;候补购票功能为没有第一时间抢到票的旅客留下希望;动态调整的票额投放策略则兼顾了长短途旅客的需求。列车飞驰,穿越的不仅是地理空间,还有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
铁路“双节”运输不仅是一场出行盛宴,更是中国经济发展潜力和内生动力的直观体现。在这流动的画卷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活力满满、温馨从容的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