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化铁轨映初心,数智引擎启新程

本站 王吉锋

  从1975年秦岭深处宝成铁路的蒸汽机车轰鸣,到2025年成都平原时速400公里牵引供电系统的研发攻坚;从首条电气化铁路的“零的突破”,到如今12万公里电气化里程、75.8%电化率的全球领先。中国铁路“电气化”的五十年,是一部从追赶到领跑、从传统到数智的奋斗史诗,每一寸铁轨的电流涌动,都跳动着“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跨越的脉搏。

  从无到强,电气化铁轨的时代跨越。宝成铁路的电气化改造,曾是中国铁路现代化的“第一粒星火”,改造前宝鸡至秦岭区段的列车需3台蒸汽机车“前拉后顶”才能牵引950吨;改造后,3台电力机车便能拉动2400吨货物,动力跃升的背后,是中国铁路对高效运输的探索。如今,大秦铁路2万吨重载列车常态化开行,复兴号CR400动车组以时速350公里疾速穿梭,从“有没有”到“强不强”,中国铁路用半个世纪的坚守,让电气化铁路成为串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黄金纽带”。

  自主创新,打破垄断的硬核底气。中铁电气化局联合科研单位历经3年攻关,全球首次实现高强高导铜铬锆合金接触线工业化生产,能支撑时速400公里列车安全运行。从“依赖进口”到“反向输出”,从“跟跑模仿”到“制定标准”,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装备”,实则是中国铁路打破技术垄断、掌握发展主动权的“大底气”。

  数智赋能,运维革命的效率跃升。如果说自主创新是“硬支撑”,那数智化应用就是中国铁路领跑的“软引擎”。如今的4C视觉智能分析系统能自动识别1300余种隐患,从“人眼筛查”到“AI诊断”,变化的不仅是效率,更是运维模式的革命性突破。数智化的进展还在不断延伸,自然灾害监测系统通过沿线感知设备预警风险,牵引变电所辅助监控系统实现智能巡检,智慧运维大数据平台有效推动设备故障率降低、大修期延长,这些高新技术让电气化铁路的运维从“被动抢修”转向“主动预防”。这些看不见的“数字神经”,正让电气化铁轨变得更聪明、更可靠。

  当渝厦高铁的复兴号穿越武陵山区,当大秦铁路的重载列车驶向港口,当拉林铁路的电流点亮雪域高原,中国铁路以电气化为笔、以数智创新为墨,在中国式现代化的画卷上,持续书写着“人民满意、世界领先”的新篇章。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