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轨纵横处 匠心映初心

本站 刘芳宜 杜剑飞

  “8道机次号4120596……”9月14日22时30分,一道作业指令划破夜的静谧,从电台里清晰传出。在照明灯的映射下,一名身着橙色工装的铁路连结员拎着手钩,走向苏家屯站下行编组场股道深处。

  苏家屯站是东北地区较大的路网性编组站,这里钢轨纵横交错,承担着沈大、沈丹、苏抚三条铁路干线货物列车的解体、编组任务,日均办理列车1.6万余辆。

  连结员是调车工种保障列车“化零为整、化整为零”的关键角色,峰尾编组考验细致、驼峰解体讲究敏捷、专用线取送注重严谨,而葛立业恰恰将这三项核心技能练到了“满格”。“大业,小刘休假了,明天去7调替下抬钩岗”“大业,今晚留峰尾1调替编组”……每当班里遇到有人休假等人员紧缺情况,葛立业总是第一个冲在前面顶班替岗,从没有半句推脱,而且不论顶岗哪个调车组,他总能快速衔接作业流程。渐渐地,他成为了班组长和职工心中名副其实的“全能通”,并得到班组成员的一致认可。

  进入9月份,辽宁多地出现高温回热天气。下行峰尾编组区的钢轨反射着刺眼的阳光,葛立业头顶烈日,在9道机次和守前3辆车旁,逐辆检查关门状态。当发现一辆车的截断塞门位于反面时,他没有简便作业流程,直接拽动拉风杆,而是绕到车辆另一侧,弯腰确认塞门完全关闭后,才直起身回到作业侧对着电台联控喊道,“9道尾部停稳,机次守前关门好,挂上后退!”语气笃定,动作干脆。在他心中,“按标作业”从来不是口号,而是每一次弯腰、每一次确认的实打实践行。

  正午刚过,峰顶平台的作业节奏骤然加快。“21835解,注意第三勾流分!”驼峰值班员指令刚落,葛立业便精准复诵,“21835解,第三勾流分注意,收到!”他拎起提钩摘管器,脚步轻快地穿梭在缓行的车流间,找准车辆连接部位,熟能生巧地摘开软管,整套动作行云流水,没有丝毫拖沓。驼峰解体最忌“慢半拍”,葛立业凭借多年练就的“眼快、手快、反应快”,成为解体调车组中“快准稳”的标杆。

  傍晚时分,专用线作业区夜色渐浓。葛立业所在的9调需要去焊轨厂进行取车作业。面对没有股道表示器的手扳道岔,他弯腰紧握道岔手柄,来回扳动两次,确认道岔开通方向正确、尖轨与基本轨密贴无间隙。他打开手电筒,光束沿着轮轨缓缓移动,逐辆检查车轮与钢轨的贴合度,哪怕眼皮因疲惫微微发沉,视线也始终没有离开轮轨。“专用线作业‘变数多’,多查一遍,安全就多一分保障。”这是他常挂在嘴边的话。

  “作业前认真核对计划,作业中逐项确认细节,作业后复盘优化流程……”葛立业毫无保留地向工友们传授着工作经验,并始终遵照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这份执着,让他先后在车站职工劳动竞赛中稳居前三,并荣获集团公司车务系统“优胜个人”称号。

  “咱们守护的是铁路咽喉,每一列火车都载着物资、载着责任,容不得半点马虎。”每当有人问他为什么对自己这么严格时,他总会指着场里穿梭的列车说。

  暮色四合,苏家屯站的灯桥亮起灯火,一列列编组完毕的列车驶向远方。葛立业仍在股道间忙碌,橙色工装在夜色中格外醒目。他用脚步丈量过这里的每一寸钢轨,用双手完成过无数次提钩摘管,更用“零差错”的匠心与“不褪色”的初心,在东北铁路枢纽的心脏地带,筑起了一道看不见却最可靠的安全屏障。正如他常说的:“匠心不分大小,初心不分岗位,守住每一次安全,就是守住铁路运输的‘大动脉’——这,就是我的责任。”

  随着新一批调车作业计划的指令传来,葛立业用指尖轻划计划单,目光迅速锁定关键信息,和同事们向着钢轨延伸的方向走去。新一轮调车作业的序章,便在这脚步声中悄然铺展。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