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评:“慢火车”托起“稳稳的幸福”

本站 梁倩华

(漫画作者:张奕韬)
(漫画作者:张奕韬)

  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风驰电掣的高铁已经成为很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然而,在不少的山区和农村,仍然开行着一列列绿皮火车,不仅是承载乡愁的“幸福慢车”,更成为沿线百姓致富的“动力引擎”,其以沉稳的“慢节奏”,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加速度”。

  “慢火车”是地域文化的传承纽带。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慢火车”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它们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并乘坐这些具有特色的列车,体验丰富多彩的地域风情。近日有报道称,国铁沈阳局开行的4245次“慢火车”新增了服务,精心打造“周末影院”、“列车大集”和“红色文化”主题车厢。当天首场放映了《特快列车》和《火车一响》,将铁路人“不畏难、不退缩”的担当刻画得淋漓尽致,让穿梭于乡野间的绿皮车厢,变成了一座传递铁路精神、承载民生温度的移动放映厅。这些创新举措,为沿线村民带来了便捷的文化娱乐新选择,让“慢火车”在传承地域文化的同时,更成为助力民生的“暖心车”。

  民之所望,心之所向。“慢火车”承载着山村人民的需要,串起他们通联外界的桥梁和致富的向往,自开行以来,“慢火车”始终保持着不变的公益属性,连接着乡村与城市,为沿线地区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往返于吉林通化与长白山之间的4245次列车是一趟穿行于山村和城市之间、逢站必停的“慢火车”,自1975年开行至今,它不仅为沿途13个小站附近的村民提供了便宜、便利、快捷的出行方式,还为沿线乡村农民手中的农产品打开了“第二市场”,将列车变成了一个热闹非凡的“移动集市”。更重要的是,这趟“慢火车”成为了将山野间的农特产品运往山外销售的“致富快车”,为沿线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

  高铁代表着中国速度,“慢火车”承载着中国温度,“慢火车”慢的是速度,暖的是人心。“慢火车”用慢速度助力沿线地区跑出幸福生活的“加速度”,用几十年如一日的温情服务,诠释了“人民铁路为人民”的宗旨,更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