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发票全覆盖 便民服务再升级
据悉,从2025年10月1日起,全国铁路旅客运输领域全面推行电子发票。这是铁路部门推进数字化服务、便民利民的又一项务实举措。
畅通多元开票渠道,适配不同群体需求。铁路部门立足旅客实际使用场景,推出差异化开票方式:熟悉智能设备的旅客,可通过12306APP、官网或车站自助终端,随时随地完成电子发票的开具与下载,彻底摆脱“必须到车站办理”的不方便;针对老年旅客、不熟悉智能操作的群体,不仅保留人工窗口提供现场开票,还支持家属、同事代为办理,确保每一位旅客都能以熟悉的方式顺利获取发票。这种拒绝“一刀切”的服务设计,既保障了电子发票的顺利推行,也体现了公共服务对群体差异的细致关照,让数字化便利真正惠及每个人。
电子发票将绿色环保理念融入日常出行,成为公众参与生态保护的实践载体。相较于纸质发票,电子发票无需纸张,从源头减少了对资源的消耗,同时省去印刷、运输、储存及废弃处理等环节的能源投入与环境负担。作为覆盖广泛的公共服务领域,铁路通过电子发票的全面推行,把绿色发展从抽象理念转化为公众可感知、可参与的日常行动——旅客开具电子发票的过程,即是对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的直接贡献。这一举措不仅降低铁路系统自身的运行成本,更以公共服务的示范效应,引导公众养成绿色生活习惯,推动环保理念深度融入生活细节。
电子发票推动企业财务流程数字化转型,为营商环境优化提供务实支撑。借助电子发票,企业财务系统可与铁路票务平台实现数据直连,发票信息自动同步、一键核验、批量入账,有效替代以往纸质发票“人工核对、逐张验真、手动录入”的繁琐流程,大幅减少财务人员的工作量,降低人工操作的误差;数字化存储特性则解决了纸质凭证保管难、查询难的麻烦,提升票据管理效率。帮助企业将人力与时间资源聚焦核心业务,为营商环境优化注入数字化动能。
铁路电子发票的全面覆盖,以“小发票”为切口,推动了公共服务的“大升级”。这一举措既守住了“以人为本”的初心,践行了“绿色发展”的责任,又衔接了“助企发展”的需求,是铁路部门立足群众与企业实际需求、把服务做细做实的务实体现,让铁路公共服务更接地气、更有温度,也让每一位旅客、每一家企业都能切实感受到数字化升级带来的便利与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