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火车”里蕴藏民生温度与创新担当

本站 白雪峰

  铁路,既是纵横神州的交通动脉,更是串联民生、凝聚人心的重要纽带。近年来,沈阳铁路部门在守护民生、推动经济发展、传承红色精神等方面不断创新探索,将开行已有50年历史的4245次“慢火车”车厢,巧变为文化传播的窗口、乡村振兴的平台、红色精神的空间,让这列“老火车”焕发出别样的温情与创新。

  当普通车厢化身为“周末影院”,旅途便不再是单纯的奔波与等待的枯燥。这是铁路部门公共文化服务的生动创新。旅客在车轮轻响中享受文化盛宴,让文化传播也打破场馆与地域的局限,融入日常出行。这不仅丰富了旅客的出行体验,更是文化服务的新探索,同时拓展了公共文化服务的新边界,体现出铁路部门服务人民的新思路与新作为。

  “列车大集”的打造,让车厢成为连接城乡的“产销桥梁”。农民带着自家农产品登上列车,直面广阔市场;旅客在旅途中挑选新鲜“土特产”,将乡野风味带回城市。这一实践既为农民拓宽增收渠道,也满足了城市市场的多元需求。此时的铁路,不仅运送人与货,更在城乡间搭建起双向奔赴的纽带,为乡村产业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另有一节车厢,藏着别样的厚重与深情。泛黄的老照片、斑驳的革命文物、镌刻岁月的故事,让这里成为小巧庄重的“移动展馆”。旅客推门而入,便能在旅途中接受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车厢里的“红色展陈”,将革命历史与当下生活紧密相连,让红色基因在日常出行中薪火相传,这是对铁路“流动性”的巧妙运用,更是红色文化传播的创新探索。

  在高铁飞驰的今天,4245次这样的“慢火车”依然穿梭在山间乡野,连接大河两岸、串联村镇聚落。它们不与高铁比拼速度,却始终与百姓生活紧紧相依。半个世纪的坚守,让这列火车的民生温度愈发醇厚。铁路部门用一列火车、一节车厢、一种创新,延伸出社会服务的无限可能。它不以速度为傲,而以“慢节奏”这种独特的方式诠释着铁路部门守护民生的的温暖与担当,因为速度能载我们抵达远方,而温暖才能真正直抵人心。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