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新车务段稿件:青春志愿行温暖旅途路

本站 佟莹莹

  辽宁朝阳站熙熙攘攘的候车大厅里,一抹青春的身影格外引人注目。身姿挺拔如青松,笑容温暖似春阳,辽宁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大一学生张云飞时而俯身引导旅客进站,时而侧耳倾听问询,时而快步帮助行动不便的乘客搬运行李。这个暑假,他以铁路志愿者的身份,用200余次弯腰、300余次指引、上百小时的坚守,为旅客铺就一条温馨顺畅的出行路。

  张云飞与铁路的缘分始于儿时的一次火车站经历。“那时第一次走进车站,穿制服的哥哥姐姐们穿梭在候车室,忙碌的身影织就一张温柔的网,将整个车站包裹在融融暖意之中。”十二岁的他仰头望着候车大厅,这个画面在他心里埋下志愿服务的种子。高中时期参与社区施粥活动的温暖体验,更让他坚定了服务他人的信念。进入大学后,当得知阜新车务段招募铁路志愿者时,他放弃了回内蒙老家探望父母,过暑假的机会,毫不犹豫的报名,凭借满腔热情与责任心成功入选,终于圆了儿时的梦想。

  7月15日,辽宁朝阳站迎来10名青年志愿者。在岗前培训中,他如饥似渴地吸收知识:认真学习安全知识、客运服务行为规范,虚心向车站工作人员请教每个细节,反复练习标准军姿,只为以最挺拔的形象展现铁路工作者的精神风貌;在间休期间,他放弃休息时间,仔细研究站内语音播报的节奏与内容,力求用最清晰的方式为旅客传递信息。“当我第一次直观看到高铁站每天要接发近2万人次客流时,才真正理解自己肩负的责任有多重。”张云飞抚摸着制服上的志愿者标识,眼神坚定。

  7月20日10时许,一位银发老奶奶在实名制验证机前反复调整身份证角度,布满皱纹的手微微发抖。“奶奶,我来帮您!”张云飞快步上前,他侧身引导老人站到黄线外,轻声提醒:“您看镜头这里,对,笑一下——”随着“嘀”的一声验证通过,奶奶的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随后张云飞一路搀扶着奶奶,护送他检票进站。“你可真是个好孩子”分别时奶奶拉着他的手语重心长地说。

  辽宁朝阳站有一楼和二楼两个检票口,刚来车站的张云飞搞不清楚哪个车要在哪层楼检票,每次有旅客问询时,他都是支支吾吾的不知道如何回答,于是他手绘列车时刻表和行走流线图,把每趟车在哪里检票,行走流线记得清清楚楚,反复背诵,现在再有旅客询问,他都可以对答如流。而在电梯引导岗位上,他更是化身“安全播报员”:每隔几秒钟就扬声提醒“请大家站稳扶好,注意脚下安全”,日均重复上百次的叮咛,让安全意识随着电梯运转深入人心。

  服务期间,张云飞还经历了一段难忘的跨文化交流。7月24日下午14时许,他在地道遇到因语言不通而焦急的外国友人。尽管英语成绩并不突出,但他凭借自信的口语和丰富的肢体语言,给他介绍朝阳当地的旅游景点和美食文化,成功帮助对方出站、打车并抵达酒店。几天后再次相遇时,外国友人像见到老朋友般热情挥手,他再次协助对方顺利的检票进站。外国友人久久挥动的手臂和灿烂的笑容,让张云飞深刻感受到:“我们的服务不仅是帮助个体,更是在向世界展示中国人的友好与善良。”

  二十余天的志愿服务里,张云飞用百余小时的坚守,服务旅客超200人次。从最初需要对照列车时刻表,到如今能脱口而出所有列车信息;从被动等待询问,到主动发现需求,他在实践中快速成长。“当我看到旅客因为我的帮助露出笑容,当我听到他们说‘谢谢你,小伙子’时,那种幸福感是任何物质回报都无法比拟的。”

  这段经历也让张云飞对“责任”有了更深的理解:“我们站立的位置是旅客旅途的起点,我们的服务态度影响着他们对这座城市的第一印象。”他计划将志愿服务经验带回校园,号召更多同学加入公益行列,他经常说一句话:“青年人的微光汇聚起来,就能照亮更多人的前行路。”

  在辽宁朝阳站,像张云飞这样的青年志愿者正用青春热情诠释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他们如同一颗颗螺丝钉,牢牢钉在服务岗位上,用细致入微的关怀编织起一张温暖的网络,让每位旅客的出行都充满温度。这或许就是新时代青年最美的模样——在服务他人中实现自我成长,在奉献社会中书写青春华章。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