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运落幕:以实干托举民生出行与发展之需

本站 张恒

  当最后一趟暑运列车平稳抵达终点,2025年铁路暑运正式落下帷幕。9.43亿人次的旅客发送量、7.02亿吨的货物运输量,两组创纪录的数据,不仅是民众出行需求的集中释放,更是铁路人以“人民铁路为人民”为初心,用精准调度、优质服务与责任担当交出的民生答卷。

  运力调度的“精准度”,是暑运畅通的核心保障。面对暑期学生流、旅游流、探亲流“三流叠加”的压力,铁路部门没有简单“堆运力”,而是走“精准匹配”的路子。依托12306大数据分析客流趋势,动态调整列车开行方案——在热门旅游线路增开“夕发朝至”动车组,在返乡探亲集中的普速线路加开临客,在新开通的渝厦高铁等线路优化班次密度,日均开行旅客列车达11330列,同比增长8%。国铁沈阳局针对性发力,围绕东北避暑旅游热与环渤海地区探亲流特点,增开沈阳至长白山、五大连池等热门景区的“周末游”动车组38列,在沈阳至北京、大连至济南等普速线路加开临客列车,并在沈阳北站、大连站等枢纽储备应急列车,高效应对突发客流高峰。同时,各单位在各大枢纽储备应急运力,既避免了运力浪费,又确保了“想走走得了、走得顺畅”。

  服务升级的“暖色调”,是暑运温度的直接体现。铁路部门深知,暑运不仅要“走得了”,更要“走得舒心”。从优化12306购票体验,扩大计次票、旅游套票覆盖范围,到推行静音车厢、便捷换乘、互联网订餐等个性化服务;从为老幼病残孕等重点旅客开辟“爱心通道”,到常态化提供学生预约购票服务,累计发售1988万张学生票;从强化站车空调、供水、保洁等基础保障,到联动公交、地铁打通“最后一公里”,每一处细节的优化,都让旅客感受到“旅途有暖意”。长春站、哈尔滨西站等车站设立“暑运服务驿站”,配备防暑药品、儿童托管区与行李搬运工具;针对东北地区高校集中特点,开通“学生团体票上门办理”服务,累计为高校办理团体票12万张;在沈阳至哈尔滨的动车组上试点“冰雪主题车厢”,融合地域文化与出行服务,提升旅客体验。

  “铁旅融合”的“新动能”,是助力经济的生动实践。暑运既是民生窗口,也是拉动消费的重要契机。主动对接旅游市场需求,开行亲子研学、红色教育、银发康养等特色旅游列车,让“坐着火车游中国”成为暑期新风尚;依托广深港高铁、中老铁路等跨境通道,保障跨境旅客出行,推动“跨境游”热度攀升。国铁沈阳局深度挖掘东北旅游资源,开行“红色记忆”“森林康养”等特色旅游专列,联合地方文旅部门推出“车票+景区门票+住宿”一站式套餐,吸引超10万人次体验;利用沈白高铁部分开通段优势,打造“1小时避暑圈”,带动沿线抚顺、通化等地旅游收入同比增长25%。铁路的“流动优势”转化为旅游经济的“增长优势”,为暑期消费市场注入了强劲动力。

  物资运输的“硬支撑”,是稳定发展的坚实基石。在保障旅客出行的同时,铁路部门始终扛起“保供”责任。聚焦迎峰度夏电煤需求,通过大秦、浩吉等煤运大通道加大运力倾斜,累计发送电煤2.43亿吨,确保电厂存煤充足;开辟“绿色通道”,优先保障粮食、化肥、抢险物资运输;稳定开行中欧班列、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保障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畅通。国铁沈阳局全力保障东北及蒙东地区物资运输:通过沈山、滨洲等干线加大电煤运输力度,累计向辽宁红沿河核电站、吉林丰满水电站发送电煤8600万吨;开辟“粮食运输专线”,将黑龙江三江平原的230万吨新粮快速运往南方地区;依托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增开至汉堡、华沙的班列18列,保障汽车零部件、机械设备等货物的跨境运输。客货并举、双线发力,铁路用“硬核”运输能力为经济社会稳定运行托底。

  2025年铁路暑运的圆满结束,不是终点而是新起点。铁路人用实际行动证明,铁路不仅是国民经济的“大动脉”,更是服务民生的“暖心线”。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