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山河间,钢铁动脉串起辽宁文旅新图景
一列列动车组平稳驶过辽东半岛的群山与河谷,沈丹高铁已悄然迎来它运行十周年的里程碑。十年间,这条连接沈阳与丹东的钢铁动脉,不仅改写了沿线群众的生活方式,更以速度为笔、以山水为卷,勾勒出辽宁文旅市场活力的新篇章。“诗与远方”的距离,在车轮与轨道的交响中不断缩短。
速度的突破,让“双城生活”照进现实,也为文旅市场埋下潜力的种子。2015年9月1日,沈丹高铁开通运营,经本溪、凤凰城,终到丹东市,全长208公里,沈阳至丹东最短运行时间由原来3小时34分缩短至1小时11分。从普速列车到高速铁路,本溪、丹东彻底融入沈阳“一小时经济圈”。时间变化带来的是沿线群众生活方式的升级——通勤更便捷、探亲更频繁,而人流的顺畅流动,恰恰为文旅市场攒下了“人气”。
如果说速度是激活文旅市场的前提,那么对资源的整合与创新,则是沈丹高铁让文旅市场“热起来”的核心密码。穿行于群山、森林与河流间的沈丹高铁,本身就是一条“移动风景线”,它像一根精巧的银线,将本溪水洞的神秘溶洞、凤凰山的奇峻峰峦、鸭绿江的浩荡烟波一一串起,彻底改变了“景点分散、交通不便”的文旅困境。这种串联效应的价值远超运输本身,一线多游已经为现实,说走就走的旅行不再是奢望。
当硬件设施不断完备,“软服务”也并未原地踏步。沈阳铁路部门没有止步于旅客运输这单一的运输任务本身,而是主动延伸服务链条。赏樱专列、朝鲜族民俗专列、雾凇专列,各种旅游专列变成文旅体验的第一站。十年来,丹东市累计接待游客比高铁开通前激增58%,就是最有力的证明。这不只是简单的客流量增长,更深层次的原因则是高铁将“过客”变成“游客”,把一次性游览变成深度体验的成果,带动起沿线文旅产业的持续繁荣,让高铁真正成为拉动地方文旅经济的“引擎”。
十年风雨兼程,沈丹高铁早已超越了交通基础设施的属性,成为一条承载辽宁山水之美、文化之韵的“文旅动脉”。站在十周年的新起点,我们有理由期待,沈丹高铁将继续以车轮为笔,在辽东大地上书写更多文旅融合的新故事,为东北全面振兴注入更持久、更强劲的铁路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