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铁路人”用脚步丈量钢轨温度

本站 刘洋

  在祖国大地上,万里铁道线纵横延伸。第七届“最美铁路人”正用脚步丈量钢轨温度,以匠心守护运输脉搏,让钢铁长龙串联起民生与发展。他们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在日复一日的坚守里,写满了中国铁路守护万家灯火的担当。

  “匠心淬炼”破解技术难关。在京沪高铁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的施工现场,王中美手持焊枪的身影定格成永恒。工作24年来,她创新多项焊接工艺,不但填补国内空白,还创造多项桥梁建设的世界纪录,是她让桥梁焊接不再是“跟着国外跑”的追赶,而是“中国标准”的领跑。通信工丁巧仁也凭着一股子韧劲儿,带领团队破解20多项通信设备技术难题,保障了大秦铁路每日千万吨电煤的运输。在中老铁路开通后,身为车辆电工的王超就在检修车间反复打磨每一个电路节点,用心守护着“黄金大通道”。看似微小的改进,却汇聚成中国铁路从追赶到引领的磅礴力量,让“中国制造”在钢轨上绽放光彩。

  “钢铁脊梁”让天堑变通途的守护者。铁路工长陈永红在海拔3100米的祁连山深处一守就是九年,用脚步丈量每一寸铁轨,让冰雪高原上的钢铁动脉畅通无阻。这种扎根边疆的执着,在动车组司机孔祥配身上同样闪耀——入路23年安全走行407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赤道101圈,用精准的操控,让复兴号在暗夜中划出优美弧线。桥隧工马万里,30年手握检查锤穿梭在青藏铁路,把数千个涵洞桥隧的“健康档案”刻进骨子,用老工匠的“望闻问切”守护着高原铁路的平安。当兰新高铁在零下39℃的极寒中平稳运行,当济郑高铁联调联试攻克坡道难题,这不仅是技术的胜利,更是铁路人把不可能变成一定能的信念。他们用双脚丈量的不是冰冷的铁轨,而是百姓出行的安全感,是国家经济的大动脉。

  “民生温度”让铁路服务触及到每一个角落。在陕北革命老区,货装值班员王婷婷用“量价互保”政策盘活了煤电运输链,为上下游企业算清经济账,最终实现“运量增、成本降、铁路活”的三赢局面。高铁列车长车菲菲,在除夕前夜一边用交互系统筛选可改签车次、一边手绘换乘线路图,还反复叮嘱旅客注意事项,让滞留的旅客在寒夜中感受到铁路人的温暖,深圳北站“迎春花”团队的“四通”服务,使外籍旅客、港澳同胞在查询换乘车次、咨询景点信息等,都能够得到清晰且满意的答复,细致入微的付出也让铁路在无形中成为了连接民心的纽带,生动诠释了“人民铁路为人民”服务宗旨。

  当我们乘着高铁尽情游览祖国山河,享受“千里江陵一日还”的便捷时,别忘了那些在钢轨旁默默坚守的“最美铁路人”——他们是“流动中国”的基石,是平凡岗位上的奋斗者。在每一段钢轨延伸的远方,都有无数颗跳动的赤子之心,让铁路这道风景更有质感、更有暖意!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