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赋能 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初秋的朝阳市喀左县尤杖子乡尤杖子村,文艺演出的旋律在乡村广场响起,日前,国铁沈阳局联合朝阳市文联开展的“汽笛鸣奏振兴路・送文化到乡村”活动如约而至,这条穿梭于乡野的“文化长龙”,正以温暖而持久的力量,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能,更生动诠释着“人民铁路为人民”的深刻内涵。
文化润心,提供精神滋养。乡村振兴既需要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的“硬支撑”,更离不开文化滋养的“软实力”。三年来,沈铁始终以村民需求为导向,将文化服务精准送达乡村肌理:在村里资助修建火车头广场,让其成为村民休闲娱乐的首选场所;配置健身器材与数千册书籍,填补乡村公共文化设施的空白;组建文艺小分队下乡献演,把歌舞、戏曲等精彩节目送到村民家门口。从孩子们在图书角翻阅绘本的专注,到老人在健身器材上舒展筋骨的惬意,再到乡亲们观看演出时的阵阵喝彩,铁路部门用文化暖流消解了乡村精神文化的“空白感”。
多措并举,助推乡村振兴。在尤杖子村的帮扶实践中,国铁沈阳局构建起“基础设施+产业帮扶+文化浸润”的立体体系,让乡村振兴既有“面子”更有“里子”。他们不仅推进村内道路硬化、援建希望小学,夯实乡村发展的硬件基础;更培育冷棚种植、肉牛养殖等特色产业项目,让村民的钱袋子鼓起来,切实解决生计难题。与此同时,持续深化的文化活动则在悄然丰富着乡村的精神内涵:村民们在文艺演出中感受艺术魅力,在读书分享中开阔眼界,在文化交流中凝聚起向上向善的精气神。这种“物质脱贫”与“精神富足”双轮驱动的模式,展现出铁路部门助力乡村全面发展的深远考量。
多元协同,凝聚文化合力。国铁沈阳局主动联合朝阳市文联,汇聚铁路文艺骨干与地方艺术家的力量,构建起多元协同的文化帮扶共同体。对于村民们来说,这座桥梁让他们得以接触到更广阔的文化世界,通过艺术家们的讲解和展示,了解到城市的文化动态和艺术潮流,眼界变得更加开阔。这种多方共赢的模式,成功打破了长期以来存在的城乡资源壁垒,城市的优质文化资源不再被禁锢在高楼大厦之间,而是沿着铁路的轨道,更深深融入乡村振兴的每一个角落。
铁路部门始终与民需同频、与时代同步,在服务民生进程中,以实际行动书写的责任与温情。当汽笛声再次在乡野间响起,那不仅是列车驶过的轰鸣,更是“人民铁路为人民”的宗旨在山间久久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