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通路网提效率 赋能发展加速跑

本站 赵朴

  货运列车周转时间压缩1%、跨省班列开行量增长83.7%,铁路货物发送量与周转量占比双超全国平均水平……这是国铁沈阳局调度指挥中心屏幕上的一组组滚动数字,这些数字不只简单的统计,更是铁路作为国民经济“大动脉”,主动扛起服务发展责任的生动实践。

  优化运输网络,用科学规划打通经济循环的“任督二脉”。铁路部门给枢纽站重新定功能、让旅客“按线选站”,购票“零候补”看似只是解决了出行小事,实则是通过提快人员流动速度,给文旅、商务产业送去了“活水”——人走得顺,消费、合作才能更旺;京哈高铁京沈段开标杆列车、把通行时间缩到2个半小时以内,也不只是拉近了地理距离,更是打开了区域合作“无形的墙”,让辽沈大地和京津冀的资源互补从“理想”变成“现实”。可见,铁路调线路、优布局,从来不是技术上简单的“修修补补”,而是要把交通优势变成推动区域一起发展的责任担当。

  提升运输效能,用精细化管理为经济发展“降本减负”。“4主4辅15个支点”的技术站布局让通辽站效率拉满,珠恩嘎达布其站增吨提速让煤炭运量翻番,这些动作表面是铁路自己提效率,背后却是实实在在帮企业“省成本、抢时间”——货运少92分钟、占用费省1100多万,对企业来说就是真金白银的实惠;中蒙煤运通道运力变强,更给国家能源供应上了“保险”。而“全天窗”管理、智慧预警这些做法,更显铁路从“靠硬件拼”到“靠管理赢”的转变。

  创新运输服务,关键是跳出“只拉货”的定位,增强做产业链的“好伙伴”的理念。和鞍钢搞“局站企一体化”,共享信息、定制特种车,解决大宗商品运输的老难题,本质是从“人家要运啥就运啥”的被动,变成“人家需要啥就做啥”的主动;把这模式推广到30多家企业,再搞海铁联运、“运费贷”,更是从单一运输升级成了全链条帮忙。这种创新不只是铁路想办法抢市场,更是帮产业链打通了“堵点”,让上下游企业都能轻装上阵,真正实现了“铁路跟着产业走,产业借着铁路兴”。

  沈阳铁路部门主动服务经济发展,抢抓发展机遇,在赋能经济发展“大动脉”上持续深耕用力,也将在东北全面振兴、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征程中,跑出更强劲的“加速度”,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托举起更坚实、更广阔的前行之路。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