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分社正文

科技焕新 “睛” 彩!辽宁爱尔眼科“老视矫正门诊”正式启动,国际专家联合守护 45 + 人群清晰视界

辽宁爱尔眼科医院资讯平台 2025年09月03日 14:53


  “以前看远戴近视镜,看手机又得换老花镜,来回折腾太麻烦了!今天来参加这个活动,不仅见到了国际大牌专家,还了解到能‘一站式’解决我的视力问题,真是太踏实了!”活动现场,一位52岁的老视患者李女士激动地说道。9月1日,世界首例飞秒激光人工角膜手术医生、中国飞秒激光奠基者、美国爱尔CEO、马大激光物理博士、哈佛医学院麻省理工学院联合医学博士、美国FDA眼科委员会前委员、好莱坞大片“Sight”原型王明旭教授亲临沈阳,联合辽宁爱尔眼科医院共同启动“老视矫正门诊”,以国际前沿技术与多学科诊疗实力,为45-65岁社会中坚人群的清晰视力保驾护航。

  01 填补诊疗空白!老视矫正门诊开启“全生命周期眼健康”新篇

  随着大众对“视觉年轻化”的需求日益提升,单一的近视矫正已无法满足45+人群的复杂需求——不少人既想摆脱近视镜束缚,又渴望告别老花镜困扰,对专业、安全、个性化的诊疗服务需求迫切。辽宁爱尔眼科“老视矫正门诊”的正式揭牌,正是为精准填补这一空白而来。

  该门诊依托 “国际专家联合评估”“全流程精准诊疗”“多学科协同服务”三大核心优势,从术前全面检查到术后定期随访,为患者提供全链条眼健康保障。这不仅是辽宁爱尔推进“全生命周期眼健康管理”的关键一步,更将为东北亚区域的老视人群带来“看远看近都清晰”的全新视觉体验。

  爱尔眼科医院集团老视管理MDT学组组长、爱尔集团北京特区副总院长,北京爱尔英智眼科医院副院长,中华医学会眼科学会眼视光学组副组长,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学会屈光手术学组副组长张丰菊教授在门诊启动仪式致辞中,代表爱尔眼科集团老视管理MDT学组对门诊的成立致以热烈祝贺。她指出,在信息化生活方式深度影响大众、人们眼健康意识不断增强的当下,辽宁爱尔MDT多学科联动老视矫正门诊的诞生恰逢其时。“45岁以上的‘不惑之年’群体,正面临着工作与生活的双重压力,对远、中、近全视程清晰视力的需求愈发迫切。老视矫正门诊就是要帮助他们在不同场景下都能以高质量视觉轻松应对,无论是日常办公批文件、看手机,还是户外出行看风景,都能摆脱频繁换镜的烦恼。”

  张丰菊教授强调,门诊的建立既是对国家“十四五”眼健康规划的积极响应,更是爱尔眼科“共享全球眼科智慧”宗旨的生动实践。“在国际与国内专家的联合加持下,我们将以先进科技为支撑,持续深耕老视矫正领域,推动学科实现长足发展,最终为东北亚区域全生命周期的眼健康保障贡献力量,让更多人能通过专业诊疗享受高品质生活。”

  02 专家共话变革!150万网友在线见证老视矫正“中国新突破”

  活动当天,王明旭、张丰菊、张劲松、方学军、杨积文等国内外顶尖眼科专家齐聚,围绕老视矫正技术与诊疗趋势展开深度分享,网易直播间全网观看人数突破150万,引发广泛关注。

  作为中国飞秒激光手术奠基人、爱尔眼科美国分部CEO,王明旭教授指出:“过去30年,中国屈光手术实现了两大里程碑突破——2005年爱尔率先引进飞秒激光技术,推动眼科手术进入精准时代;如今多焦晶体技术的成熟,让45-65岁人群不再被屈光治疗‘遗忘’。2025年将是攻克老花难题的‘第五次浪潮’元年,此次辽宁爱尔老视矫正门诊的启动,代表着中国已跻身世界老视矫正技术前沿。”他同时提到,目前美国老视矫正占比达 2%,而中国仅0.1%,门诊的成立将加速缩小这一差距,让更多人恢复30岁级别的阅读能力。

  爱尔眼科医院集团老视管理MDT学组组长张丰菊教授则强调了多学科协同的重要性:“45岁以上人群常面临‘近视+老视+早期白内障’等复合问题,辽宁爱尔 MDT 老视矫正门诊打破单学科局限,联合屈光、白内障、视光、眼底等多领域专家,结合 AI 技术与患者眼部参数、用眼场景,定制‘一站式’方案,真正贯彻‘共享全球眼科智慧’的宗旨。”

  针对老龄化背景下的视觉需求升级,爱尔眼科医院集团白内障学组组长、辽宁省区总院长张劲松教授表示:“现在中老年人不仅要‘看得见’,更要‘看得清、看得舒适’。门诊配备三焦点人工晶体植入、个性化飞秒辅助手术等国际顶尖技术,坚持‘量眼定制’原则,让患者术后既能看清远处风景,又能轻松读报看手机。”

  爱尔眼科医院集团屈光学组副组长、辽宁省区副总院长方学军教授介绍,门诊核心服务45-65岁人群,针对“近视叠加老花”“近距离视物模糊”等痛点,提供渐进多焦点眼镜、视功能训练、激光手术、晶体植入等多元解决方案。“从儿童近视防控到老年白内障治疗,辽宁爱尔始终覆盖全生命周期视力健康,老视矫正技术的引入,更是实现了屈光治疗从‘18-25岁刚需人群’到‘全年龄段复杂视力问题’的跨越。”

  爱尔眼科医院集团视光学组副组长、辽宁省区副总院长杨积文教授则为不想手术的患者提供了建议:“150度内老花可通过视功能训练改善,日常打乒乓球、羽毛球也能锻炼视近能力;需要频繁切换视程的人群,渐进多焦点眼镜或多焦点隐形眼镜是优选。我们会根据不同年龄、需求,匹配从非手术到手术的全梯度方案。”

  03 学术赋能发展!国际专家赠书传经,共筑国际化技术同步桥梁

  辽宁爱尔眼科老视矫正门诊的启动,不仅是诊疗服务的升级,更标志着其与国际顶尖眼科技术、学术资源的深度绑定。活动当天,一场兼具学术高度与实践价值的交流盛宴如期展开,王明旭教授以 “国际技术传递者”与“学术共建引领者”的双重身份,为辽宁爱尔注入全球前沿的老视矫正学术动能,助力实现“国际技术本土化落地、本土服务国际化标准”的发展目标。他还特别分享了自己的创新成果——世界首创羊膜隐形眼镜,该技术已帮助数百万干眼患者修复眼表,而他更将专利无偿奉献给世界,其事迹还被改编为电影《SIGHT》,传递眼科医生的光明使命。

  作为中国飞秒激光手术奠基人、爱尔眼科美国分部CEO,王明旭教授始终致力于推动国际先进眼科技术在国内的转化与应用。期间,他特意将自己深耕老视矫正领域的两部核心专著——《老视矫正手术第五次浪潮》《屈光性晶状体置换术老视矫正手术》赠予辽宁爱尔。这两部著作凝结了全球老视矫正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系统阐述了“透明晶体置换术” 这一“第五次浪潮”核心技术的原理、适应症、手术操作规范及术后管理要点,更收录了大量国际临床案例与数据对比分析,为国内医生提供了从理论到实践的“全流程指导手册”。王明旭教授在赠书仪式上强调:“这两部书不仅是技术总结,更是国际学术交流的‘桥梁’。希望辽宁爱尔的医护团队能以此为依托,快速掌握世界前沿的老视矫正理念,让中国患者同步享受到与欧美国家同质的诊疗服务。”

  赠书之后,王明旭教授与辽宁爱尔屈光、白内障等科室的30余名骨干医护人员展开了长达2个小时的多学科学术研讨。他结合美国临床实践经验,针对老视矫正中的核心技术难点进行“手把手”指导:从“角膜不规则度与人工晶体容忍度的精准匹配”这一关键手术参数把控,到多焦点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的视觉质量优化方案;从“近视+老视+早期白内障”复合病例的诊疗思路,到飞秒激光辅助手术的精准操作技巧,均进行了细致拆解。同时,他还分享了爱尔眼科美国分部的“标准化诊疗流程”与“患者管理体系”,包括术前多维度评估模板、术后随访的国际标准时间节点、并发症预防的规范化操作指南等,为辽宁爱尔建立与国际同步的老视矫正诊疗体系提供了直接参考。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学术共建并非 “一次性交流”,而是辽宁爱尔与王明旭教授团队“长期技术同步计划”的起点。双方已达成共识,将通过三大机制实现常态化学术联动:一是“国际病例共享机制”,定期交换中美两国复杂老视病例,开展跨地域联合诊疗讨论;二是“技术培训绿色通道”,辽宁爱尔的骨干医生可定期前往爱尔眼科美国分部进修,直接参与国际前沿手术的观摩与实操;三是“科研合作共建机制”,共同参与全球多中心老视矫正临床研究项目,推动中国数据、中国经验纳入国际学术体系。

  爱尔眼科医院集团屈光学组副组长、辽宁省区副总院长方学军教授在学术交流后表示:“王明旭教授的指导让我们对国际老视矫正技术的理解从‘知晓’升级为‘精通’。尤其是他分享的角膜与晶体匹配技术、国际标准化流程,直接解决了我们临床中遇到的多个困惑。更重要的是,长期学术共建机制的建立,意味着辽宁爱尔能实时同步国际技术动态,不用再‘滞后于国际研究进度’。”这种深度学术绑定,不仅将快速提升辽宁爱尔老视矫正的技术水平,更将推动东北亚区域老视矫正诊疗标准向国际看齐,真正实现“全球智慧为我所用,本土服务与国际同步”。

  未来,辽宁爱尔眼科将持续以国际视野整合全球资源,深耕MDT多学科联动老视矫正技术,为45-65岁人群的清晰视力筑牢保障,同时为东北亚区域眼科事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让 “科技焕新‘睛’彩,畅享品质生活”的愿景惠及更多家庭。